美國列10項損害環境不公平貿易 中國大陸被點名一行為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周二(4/22)在公布10項損害環境並削弱美國生產商及出口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中國大陸遠洋捕魚船隊經常在其他國家沿海非法作業,以及歐盟對美國龍蝦產品的關稅政策等。

USTR因應每年4月22日地球日(Earth Day),在社群網站X平台發文條列出10項對環境造成損害並削弱美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文中USTR花了很多篇幅指出美國漁業受到不永續捕魚行為和不公平補貼的競爭,提到中國大陸擁有約56萬4000艘漁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魚船隊,佔全球捕魚量的15%。中國大陸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補貼國,每年對漁業部門提供約60億美元(約1951.3億元台幣)的不公平補貼優勢。
USTR指出,中國遠洋漁船經常在其他國家沿海水域非法作業,嚴重侵犯國際公認的勞工權利,並大量向全球市場投放非法、價格過低的漁獲,美國漁民無法與之競爭。
同時,USTR還提到,全球因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IUU)捕魚所造成的損失,估計每年達到數百億美元,其中美國漁業承受很大部分的損失。
鄰國墨西哥未能有效遏止在美國專屬經濟區內的非法捕魚行為,這些IUU捕魚行為壓低海鮮市場價格,對守法的美國漁民和海鮮生產商不利。
USTR指出,有害的漁業補貼每年估計為220億至530億美元(約7153.6億至1兆7233.7億元台幣)。儘管世貿組織(WTO)試圖規範有害的漁業補貼,但WTO《漁業補貼協定》(Agreement on Fisheries Subsidies)在談判近3年後,還差15個成員國才可生效。USTR接著又點名,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墨西哥、泰國和越南等一些最大的漁業國和補貼國,尚未提交《漁業補貼協定》的接受書;這些國家合計佔全球魚類捕撈量的22%。
In honor of #EarthDay, USTR is spotlighting 10 unfair trade practices that harm the environment and undercut U.S. producers and exporters. pic.twitter.com/4xdJfVa1tN
—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adeRep) April 22, 2025
另一方面,USTR指出,歐盟對美國龍蝦產品的臨時關稅豁免將於今年7月到期,這使得美國出口商在與加拿大出口同種龍蝦的免稅資格競爭中帶來了不確定性。若能永久豁免這項關稅,將有助為美國水域捕撈的龍蝦提供公平競爭環境。
此外,USTR指出美國也面臨林業和農業不公平競爭,包括由於巴西環境法規薄弱和執法不嚴,導致該國森林砍伐率2021年達到15年來最高水平,並使巴西牧場主在農業生產中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
美國2024年對巴西的農業貿易逆差為70億美元(約2275.6億元台幣)。巴西是美國在黃豆、玉米、肉類、家禽和其他農產品的主要競爭對手。
秘魯林業部門執法不力,導致大量非法木材進入全球供應鏈。據估計,秘魯37%的木材來自非法來源。部分非法木材直接抵達美國,或經由環境保護措施較不嚴格或追蹤系統不完善的第三國轉運,對美國出口商不利。
而美國是墨西哥酪梨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23年出口額達27億美元(約877.1億元台幣)。但USTR指出,一些墨西哥酪梨生產商將生產地擴展到非法砍伐的森林土地,威脅生物多樣性並破壞當地生態系統,包括帝王蝶的森林棲息地。
厄瓜多和哥倫比亞環境執法不力,導致非法黃金開採得以持續,讓厄瓜多每年因非法黃金開採帶來8億至10億美元(約260億至325億元台幣)的收入,同時也佔了哥倫比亞全年黃金開採活動的80%。USTR表示,非法採礦通常與跨國犯罪組織有關,透過製造不公平競爭削弱美國公司。

■美國點名10大損害環境不公平貿易
△巴西高森林砍伐率提高農業生產不公平優勢
△中國遠洋捕魚非法作業向全球大量投放低價漁獲
△全球每年因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 (IUU) 捕撈造成數百億美元損失
△墨西哥未能阻止墨西哥灣(美國灣)專屬經濟區的非法捕魚活動
△有害的漁業補貼每年估計上看530億美元(約1兆7233.7億元台幣)
△印尼、馬來西亞、墨西哥、泰國和越南等最大漁業國和補貼國未提交世貿《漁業補貼協定》接受書
△墨西哥酪梨商在非法砍伐的森林土地栽種
△秘魯林業部門執法不力,大量非法木材進入全球供應鏈
△厄瓜多和哥倫比亞非法黃金開採橫行,製造不公平競爭削弱美國業△者歐盟對美國龍蝦關稅應永久豁免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