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光復!賴清德視察台南西寮里 「防災如救人」盼重建加速 【記者王勇超/台南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多處地區,在中央、地方與民間團體的通力合作下,大部分災區目前已完成清理並逐步展開修繕。賴清德總統今天前往七股區西寮里,實地關心災後復建情形,由台南市長黃偉哲陪同視察,也感謝中央各部會及地方基層人員的投入與努力,期盼重建工作加速推進,讓受災居民能早日重建家園。 2025/10/05 14:19 政治
花蓮頭七法會扯小林村還稱「幸有傅立委」 陳其邁:傷口撒鹽大可不必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花蓮馬太鞍堰塞湖9月23日下午溢流,造成18人罹難,昨天在瑞穗鄉舉行頭七法會,花蓮縣長徐榛蔚落淚卻遭家屬痛批「擺拍」,一名穿黃背心的玄門教導師更提及「小林村」慘劇,稱「幸有傅立委與縣長慈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引發與論譁然。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說,不應將不同災害類比,「是在過去的受難家屬傷口上撒鹽,大可不必」,並強調高市府將全力支援花蓮重建。 2025/10/01 13:58 政治
「鏟子超人」清出逾1萬噸淤泥、3萬噸垃圾 環境部:今起住戶可登記消毒 【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馬太鞍洪災讓花蓮縣光復鄉受創嚴重,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1)日最新統計,截至上午10時,18死6失聯136傷。環境部表示,截至9月30日止,清除淤泥量達1萬0,267公噸,清除垃圾量3萬4,808公噸,接下來每村里都會進行消毒,民眾可開始向各村長登記實施。 2025/10/01 11:08 生活
高雄再出動66人、33重機具馳援花蓮!助清淤沖洗道路 盼讓災民安心過中秋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為協助花蓮地區災後重建,高雄市政府今天集結跨局處支援團隊,出發前往花蓮協助清除災區淤泥與環境復原工作。由副秘書長王啓川授旗給高雄市政府救災團隊,代表市長向即將出發的同仁致意,並強調「同島一命、人溺己溺」的精神,展現高雄守望相助的行動力。 2025/09/30 17:07 社會
有片|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再添1死! 佛祖街尋獲6旬男性大體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因壩頂溢流,導致光復鄉多處地區嚴重淹水,災情告急,台中市消防局在第一時間完成整備,長途跋涉433公里,在昨天晚間抵達花蓮,隨即投入搜救工作,截至今天(25日)上午8點半,已成功協助11人脫困,今天下午特搜隊員挺進佛祖街,在河堤旁雜草樹堆中尋獲1名男性大體。 2025/09/25 17:18 社會 突發現場 突發現場
有片|花蓮我來了!台中特搜隊急馳433公里 助11人脫困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因壩頂溢流,導致光復鄉多處地區嚴重淹水,災情告急,台中市消防局在第一時間完成整備,長途跋涉433公里,在昨天晚間抵達花蓮,隨即投入搜救工作,截至今天(25日)上午8點半,已成功協助11人脫困。 2025/09/25 16:30 社會 突發現場
高雄和山光電毀山林!違規開發逾2.5萬平方公尺 業者父子7人起訴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台中光電業者「聰明的家」負責人林瑞豐及兒子林宜緯等人涉嫌在高雄大樹區公有山坡地等處鋪設太陽光電、破壞原有植生地貌,違規開發土地面積2萬5000多平方公尺;橋頭地檢署偵結,將林男父子等7人起訴,另請高市府督促廠商回復原狀。 2025/09/23 15:39 社會
年省150萬電費!淡水水資中心沼氣、太陽能雙箭齊發 落實能源循環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為落實淨零政策與能源循環,新北市淡水水資源回收中心去年1月設置313片太陽能板,並啟用屋頂太陽能光電系統後,今年7月接續掛表運轉沼氣發電系統,光是沼氣發電每年可發電30萬度,提供90戶家庭一年用電量,加上太陽能發電,可年省150萬電費。新北市水利局表示,兩套再生能源系統投入,不僅達到減碳效益,更讓水資中心轉型為低碳永續能源提供者。 2025/09/23 10:36 生活
強颱樺加沙逼近!高雄急撤1835人 陳其邁坐鎮應變中心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強烈颱風樺加沙逼近,高雄今晚風雨逐漸增強,中央氣象署預測今晚8時至明晚8時,高雄市山區累積雨量恐達490毫米,平地也可能達150毫米以上。為確保安全,高市府已在桃源、茂林、那瑪夏、六龜及甲仙等五區啟動自主預防性撤離,截至晚間共計1835人轉移,其中包含特殊病患與孕婦94人。市長陳其邁下午赴小港、林園視察防颱整備工作後,傍晚主持災害應變中心第1次工作會議,要求各局處嚴陣以待,守護市民安全。 2025/09/22 18:29 生活
盧秀燕勘災!聞粉底液之亂、黨主席改選 統一口徑這樣說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受連日豪雨影響,台中市多處邊坡及道路嚴重受損,霧峰區桐林里的暗坑路段因邊坡崩落與路面破碎,交通中斷,農作運輸受阻,台中市長盧秀燕上午率隊勘災,並指示相關單位全力修復、強化工程;針對出訪澳洲期間引發粉底液之亂,以及國民黨主席改選問題,盧秀燕表示,希望大家把重心放在台灣的災害處理、關心災情、協助災民。 2025/08/13 17:36 社會 地方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