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券商IPO責任額回單亂象全金聯提7建議 彭金隆:要求業者先自律

財經 股市基金
2025/05/21 11:11
林巧雁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林巧雁/台北報導】5月中社群平台爆出證券業IPO責任額亂象,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全金聯)昨日召開「證券業IPO責任額制度改善因應會議」,今日正式行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5大訴求,希望與金管會座談,並對「回單機制」提出7大建議。

台股。林林攝 zoomin
台股。林林攝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財委會備詢針對此議題回應,各行各業訂定責任額很普遍、常見,關鍵是合不合理?金管會非常重視,已請相關業務單位調查是否違法?業者有自己的業績制度,會去了解是否不合理、不合時宜?是否違反符合勞動法規?會先要求業主以自律方式因應。

全金聯明確指出,所謂「回單機制」是此次引發證券營業員強烈反彈主因,因此提出「回單機制應明確揭露規範與透明化」等7項改善建議。此外,建議應依「投資信託事業導入責任地圖制度自律規範」,若有券商明示暗示勸誘客戶以信貸、房貸抵押、保單質借等方式舉債投資理財商品,應究責高階主管督導不週責任;以及建立投信發行IPO評審機制。

最後要求金管會立即啟動專案檢查,並建立吹哨者保護機制,使下情得以上達;金管會在與金融機構總經理進行業務聯繫會議時,重申從上而下,以身作則,落實銷售紀律、自律公約等法令規範。

全金聯將依工會章程於近期提案成立「全金聯證券專案小組」,持續監督此次亂象問題早日導正;若是主管機關未能妥善回應及解決IPO責任額制度問題,後續則將發起集體行動,抗議主管機關坐視不管。

投信與券商私下敲定回單倍數,券商公司在有利可圖、且不用揭露所有費用情況下,大量包銷額度,不管轄下營業員的整體銷售動能、銷售時機是否適當、是否損及投資人利益,加上主管機關也難以查出其中對價關係,導致券商群起效尤,不擇手段強迫營業員非賣不可,甚至採取誤導消費者方式銷售商品,嚴重扭曲金融市場正常供需機制,故建議應該明確規範與透明化。

全金聯提出7點建議如下:

(一)回單機制應予明確揭露規範與透明化:投信在發行基金前,須把回單條件寫入發行計畫,在保護消費者權益之前提下,落實通路費用揭露(包含手續費、AUM管理費、贊助通路教育訓練費及其他報酬項目等),若金管會證期局認定違法,則不能私下交易。

(二)金融商品有其特殊性及適合的投資人,所有金融機構(券商、投信及銀行)都不應該以「責任額、目標額」等名義強迫營業員非賣不可,限時限量;甚至有券商規定:如果A檔銷售不足規定的責任額還會累加到下一檔商品,明顯違反主管機關三令五申的公平待客原則。

(三)建議金管會審批投信公司發行商品時,應考量市場產品同質性、投信資產規模、長期績效。

(四)請金管會正視營業員因責任額銷售未達標,強迫營業員自己購買,甚至扣減薪資,明顯違反勞動基準法第22條「薪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規定。

(五)禁止不合理的包銷(或不得包量),以免回單機制損及消費者權益。因為現有之回單造成券商配量予營業員,營業員為達成目標,不得不自己購買,或銷售給不合適之消費者。

券商業務員登記為受託買賣,本不應就特定商品推薦。非證券核心的商品(例如IPO基金、壽險、信用卡等),僅為協銷解說,不應硬性分配責任額,更不能因責任額未達標而受任何不利對待。

實務作法已經違反《證券商推介客戶買賣有價證券管理辦法》第2條「證券商不得向不特定多數人推介買賣有價證券」之規定,因為並非客戶主動來詢問購買商品,因而才會引起這場風暴。

(六)破發頻頻發生,業務員為維持和客戶的長期信任度,又無法抗拒公司的不合理要求,無奈選擇自行申購,造成身心壓力及財務虧損。明明是公司違反公平待客原則,但都是營業員承受惡果。

(七)請金管會正視投信零手續費策略所產生惡性循環:券商主要為銷售平台,手續費收入為主要獲利來源,但投信之IPO行之已久的零手續費,造成檯面下的利益交換(投信與券商),導致公司把壓力轉嫁到第一線業務人員身上。

建議手續費不應為零,而且應該透明,回歸市場機制,讓手續費合理化就不會產生亂象,任何的銷售都應該要有合理的利潤,才不會產生私下回饋的弊端。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券商 # IPO # 金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