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醬大廠卡夫亨氏擬分拆業務 巴菲特將受益?一文看食品巨頭挑戰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經歷合併十年之後,美國食品大廠卡夫亨氏(Kraft Heinz)面臨消費者對其高價品牌需求持續疲弱的挑戰之際,現在傳出將分拆大部分業務,把卡夫產品在內的食品雜貨拆分成新實體,估值可能高達200億美元(約5843億元台幣)。此舉也可能為股神巴菲特掌舵的波克夏帶來新投資價值。消息一出,卡夫亨氏股價一度漲逾4%。

根據《華爾街日報》7月11日披露,卡夫亨氏正準備分拆,把眾多卡夫產品在內的大部分食品雜貨業務分拆成新實體,意味著,分拆後留下的公司將保留以調味品為主的業務,例如亨氏同名番茄醬和第戎芥末醬品牌Grey Poupon。
報導指,拆分後的新實體,估值可能高達200億美元(約5843億元台幣)。
卡夫亨氏已優先發展其增長較快的產品,例如辣醬、調味品和調味醬,這些產品比加工午餐肉和起司更符合消費者的喜好。該公司希望分拆後的兩個獨立部門,未來產生的總價值能夠超過卡夫亨氏目前約310億美元(約9056億元台幣)的市值。
分拆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最終敲定,目前仍在研究哪些品牌將划入被分拆出的實體。

針對此報告,卡夫亨氏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早在「5月就宣布一直在評估潛在的策略交易,以提升股東價值」。
任何大規模分拆都將是卡夫亨氏自2015年合併以來的戲劇性轉折。亨氏原本由有「股神」之稱巴菲特掌舵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與設於巴西的投資公司3G資本(3G Capital)於2013年聯手收購,2015年再促成與卡夫食品的合併大計。

波克夏投資失利
這場交易當年被看好是美國包裝食品行業新救星的到來,然而這些曾是美國家庭食品儲藏室主流的產品,隨著通膨壓力與消費者偏好轉向更新鮮、較少加工的食品,導致產品需求下滑。
卡夫亨氏部分核心產品,從餅乾綜合包Lunchables到果倍爽(Capri Sun)飲料、通心粉起司和美乃滋醬的需求減弱。該公司一直在努力重組產品組合,投資更符合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偏好的健康產品,最近還宣布計劃從其美國產品中去除人工色素。
近年來,該公司也試圖出售一些表現不佳的品牌,例如熱狗品牌Oscar Mayer和即溶咖啡麥斯威爾(Maxwell House),但都沒有成功。
《華爾街日報》指出,自合併以來,該公司股價已下跌逾60%,市值蒸發約570億美元(約1.6兆元台幣)。3G資本2023年悄悄出清所有剩餘持股,波克夏持有約28%的股份,仍是這家食品公司的最大股東。

其他家食品大廠也紛紛出售業務
報導指,大型食品正面臨嚴峻考驗,消費者面臨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改而尋找優惠商品並轉向商店自有品牌商品。政府對加工食品的審查力度加大、減重藥品的興起、國家食品券計劃的削減,以及消費者對更新鮮、更健康食品的日益偏好,都加劇了這些挑戰。
零食糖果巨頭瑪氏食品(Mars)去年8月以總值359億美元,與家樂氏(Kellogg)子公司凱拉諾瓦(Kellanova)達成收購協議;凱拉諾瓦旗下擁有品客洋芋片和Cheez-It等零食產品。而家樂氏剩餘銷量成長較緩慢的北美穀物業務WK Kellogg,10日則以約3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旗下擁有金莎巧克力的義大利糖果製造商費列羅(Ferr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