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光復3校復課現場 學生痛憶「狗狗被大水沖走了」惹鼻酸 【記者劉沛妘、梁建裕/花蓮報導】花蓮馬太鞍堰塞湖9月23日發生溢流釀嚴重災情,經過2個禮拜的清淤,光復國小、國中等校已在7日恢復實體上課,大進國小則是採取學生與災民分流措施。《知新聞》記者實際直擊3校復課第二天,每位學生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但當老師問起要許什麼願望?學生不禁想到心愛的娃娃、寵物被沖走,讓人鼻酸。 2025/10/09 13:52 生活 文教
鏟子超人湧入花蓮救災 中秋連假旅館住宿率達5成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9/23下午2時50分溢流潰壩,重創花蓮光復鄉,至今造成18人死亡 、6人失聯、157人受傷,鏟子超人、物資超人等前進災區支援,而不包含民宿、災民收容等,花蓮縣中秋節旅館住宿率達5成左右。 2025/10/07 13:53 生活 旅遊
花蓮光復7所國中小復課!到校率逾8成 學生無奈「書包被沖走」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花蓮馬太鞍溪洪災導致光復鄉7所國中小學校園受創停課,隨著搶災清淤工作告一段落,學校已於今(10/7)日恢復實體上課。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上午表示,除了光復商工仍採取視訊上課教學外,光復國中、大進國小、光復國小等學校均已恢復實體上課。不過,由於大進國小仍收容百餘名受災戶,校方採取學生與災民分流措施,今日上午整體運作一切正常。 2025/10/07 13:48 社會 地方大小事
獨家|勞動部推「天災臨工」助光復重建 首批媒合10人昨天上工 【記者王良博、李柏毅/花蓮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縣光復鄉,勞動部災後啟動「天災臨工」措施,媒合災區失業勞工,到有需要的單位從事臨時工作。目前已經有4個單位提出申請、45位民眾登記意願,昨(3)日起第一批媒合成功者已經上工,共有10人,分別到光復鄉公所及光豐農會工作。 2025/10/04 12:08 生活 職場
鴻海捐冷氣等1100台家電 311名受災學生每人1萬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花蓮縣馬太鞍溪下游區域在這次風災中受到重創,許多家庭正努力投入災後清理,經過清理後,目前已進入重建家園階段,許多家庭的家電產品都泡水損壞,鴻海也與夏普捐贈災民家電設備。鴻海表示,懷著「同島一命」的心情,希望為台灣盡一份心力,提出三大支持計畫:支持員工、支持災民、支持學子。 2025/10/04 08:46 財經 產業脈動
光復、大進國小復課配合收容災民 協調官:待最後1人同意搬離可復課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花蓮光復鄉學生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已經停課11天,教育部今日(10/3)表示,目標10月7日先線上上課,10月13日恢復實體上課。不過,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明,大進國小和光復國小復課時間以災民收容調動為原則,衛福部正尋覓第二收容所讓災民就近遷移。 2025/10/03 15:18 生活 醫藥
不只「周休3日」!10月3大連假來了 1縣市學生「爽放16天」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教師節的3天連假才剛結束,不過緊接著又將迎來中秋節、國慶日和光復節等3天連續假期,其中雲林縣的國中小生因為全運會10月20日(周一)至10月24日(周五)停課5天,再加上前後的六、日和1天補假,共能連休10天,光是10月就放假了16天。 2025/10/01 08:51 生活 地方大小事
棒球名校重災!味全龍球星返光復母校見這幕心酸酸 貨車緩行沿路問「還有誰餓?」 【記者林芳如/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孕育出不少職棒球星,然而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卻讓光復國中小球員失去最熱愛的地方,手套和護具全因大水報銷,急需社會各界給予資源,讓他們重返最愛的球場。花蓮縣政府指示學校力拚下周二全面復課,但尚未確定是實體或視訊上課,體育組長表示,目前規畫棒球隊訓練移地至太巴塱國小。 味全龍投手吳俊杰9/28返回光復國中母校,一路上看到外地人開貨車送水和食物給志工,不斷呼喊「還有沒有人肚子餓」,讓他感動心酸不禁落淚,懷疑起自己載的物資不夠多,盼盡最大力量幫助小球員。 2025/09/29 12:03 生活
928教師節萬人調查 97%籲教育部喊停濫訴機制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今天是教師節,全教總在本月中旬進行「2025年教師節教育施政意見調查表」,在參與問卷的1.1萬名教師中,有近97%要求立即停止「無差別受理」的校園投訴機制,呼籲教育部在10月5日世界教師日前,先透過公文函示,改善教學現場濫訴問題。 2025/09/28 14:27 生活 文教
鄭英耀教師節前發信全國教師 允諾年底提校事會議精進方案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明(27)日就是教師節,教育部長鄭英耀昨(26)日發出「致全國教師的一封信」,除表達感謝與敬意,也重申備受爭議的校事會議制度,將於年底提出精進方案,且承諾由教育部做起行政減量,建立資料共享機制,落實公文減量,避免資料重複填報,並精簡計畫申請流程。 2025/09/27 11:21 生活 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