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為選手改革!杜絕隻手遮天 亞奧運協會代表納運動員 【記者陳雍仁/綜合報導】為了讓運動員的聲音真正被聽見,運動部17日函文44個亞奧運特定體育團體(簡稱協會),正式推動「亞奧運特定體育團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採選舉方式產生實施計畫」,並修正「運動員委員會組織簡則範本」及「運動員委員會選舉實施原則範本」,輔導協會規劃以現役選手為主體,透過選舉方式產生委員,以確保運動員委員會組成具代表性,發揮運動員委員會功能,打造真正以運動員為核心的制度。 2025/10/23 11:43 體育 大運動場
遭質疑私相授受!郝龍斌喊「我沒徵詢朱立倫」 鄭麗文傻眼:跟新聞有落差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辯論會第二場今登場,媒體人董智森質問,這次選舉很多人質疑黨中央私相授受、有人頭黨員?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嚴正澄清,他唯一沒有徵詢的就是現任主席朱立倫,不過鄭麗文則表示「郝市長的澄清跟新聞上看到的有落差」。 2025/09/27 18:43 政治 黨政要聞
郝龍斌逼表態「不爭位子」 只有他拒宣示:你們太虛偽了、因為選不上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辯論會第二場登場,候選人郝龍斌宣布,他不會拿黨主席做跳板,不會參選總統、縣市首長、立委跟把自己放進不分區名單,詢問其他人是否願意宣示?鄭麗文、羅智強、蔡志弘都表態對任何職位沒有企圖心,但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則痛斥虛偽,「因為你們知道你們選不上」,更批羅智強丟包台中市長盧秀燕,這是政治人物的誠信嗎?「太虛假了」 2025/09/27 17:27 政治 黨政要聞
「雜質說」炸鍋!白小雞衝總統府抗議 學者揭語境:賴清德想矯正視聽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大罷免引發朝野全面對抗,總統賴清德啟動「團結國家十講」,演說中的「雜質」譬喻惹來在野反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賴獨裁「清洗在野黨」,府方還原語意脈絡,盼勿過度解讀,不過民眾黨地方黨職人員今衝總統府抗議,要求賴清德收回該句話。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解讀,「雜質」指涉民主學習階段裡出現的不當現象、不適任者,直言「如果不是雜質,沒必要對號入座,心裡面沒有鬼,晚上就不會做惡夢。」 2025/06/26 16:36 政治 黨政要聞
民進黨批朱立倫錯誤類比犯國際大忌 應出面道歉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在黨內中常會批評,總統賴清德對在野黨的所作所為,就是在做希特勒做的事,引發德國在台協會、以色列駐台辦事處發文譴責,民進黨發言人吳崢表示,非常遺憾朱立倫沒有歷史敏感度,任意把他國歷史傷痛,拿來台灣做不當類比,做廉價政治消費,朱立倫應為錯誤採用歷史符碼、踩在歷史傷口的行為道歉。 2025/05/08 14:17 政治 黨政要聞
香港民主黨宣布將解散 綠白立委震驚「別讓台灣變香港」 【記者蘇柏銓/台北寶報導】創黨30餘年,香港最大的泛民政黨民主黨昨晚宣布,啟動小組跟進解散和清盤等工作前期安排,震驚國際。民眾黨籍的外交國防委員會立委林憶君表達惋惜,呼籲執政當局注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不要讓台灣變成香港;民進黨立委陳冠廷更是直言,這象徵一國兩制的失敗。 2025/02/21 16:00 政治 國會攻防
妖女戰老道|大罷免恐燒12億 徐巧芯辣嗆曹興誠:怎不自己出?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大罷免時代來臨,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今召開記者會,痛斥大罷免恐耗費公帑12億,且中選會無編列罷免預算,恐動用行政院用於救災的第二預備金。藍委徐巧芯也嗆,民進黨這麼愛罷免,為何不拿自己的錢出來?更點名罷免她的領銜人、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你不是很有錢?區區12億怎麼不自己出?」 2025/02/13 13:11 政治 黨政要聞
美國會認證川普勝選第47位總統 4年前川粉衝撞國會釀血腥暴亂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國會周一(1/6)舉行聯席會議,點算2024年總統大選的選舉人團票,正式確認共和黨籍川普(Donald Trump)當選,成為美國第47位總統,兩周後可依法就職再度入主白宮。川普如願以償,形容今日是歷史上重要時刻。當局為防重演4年前死忠川粉爆發騷亂,加強維安措施。 2025/01/07 08:25 國際 寰宇要聞
藍委《選罷法》版本「全球絕無僅有」! 中選會舉4件事呼籲踩剎車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等39人提案拉高罷免門檻,除要求就職未滿一年,不得進行罷免之提議與連署,並增訂「罷免同意票數超過被罷免人當選得票數」,罷免案才通過,朝野立委今為此部修法攻防激烈,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指出四項事由,包括用過去民意否定當下的民意,未盡合理,各種公職選舉基礎不同,罷免投票率和選舉投票率不同等,示警如果通過修法,台灣會在全世界創下獨一無二的罷免制度,允宜審慎。 2024/12/05 14:37 政治 黨政要聞
一文看懂 美國大選為何總是11月的星期二?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下週二將決定究竟是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或是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奪得白宮大位。儘管面對如此緊張局勢,不知讀者是否留意過,美國大選一直都是在「11月第一個週一之後的週二」舉行。為什麼不能直接在「11月第一個週二」或其它天舉行呢? 2024/10/28 13:47 國際 寰宇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