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三輪又怎樣?南三段颱風山難8歲童倖存 山友轟2大人缺德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上周六(8月16日),南投縣信義鄉可樂可樂安山發生一起山難。兩名資深登山客,70歲的陳姓男子與63歲的詹姓女子,在攀登高難度的「南三段」路線時,疑因遭遇颱風惡劣天候失溫而失去意識,同行隊伍中唯一倖存是陳男的8歲外孫。不幸罹難的兩人登山經驗相當豐富,陳男是登山近300百岳的資深嚮導,詹姓女子也擁有200岳經歷,還是桃園市特搜大隊義消成員,曾多次參與山難救援工作。但對於這樁事故,有山友痛批罹難的2人「缺德、可惡」! 2025/08/18 14:34 社會 地方大小事
雲林以南7縣市大雨 水氣漸減!盛夏明起回歸飆38°C↑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盛夏即將回歸!中央氣象署指出,明(6日)起太平洋高壓西伸,水氣漸減少、晴到多雲天氣;但今天(5日)各地水氣仍多,雲林以南7縣市大雨特報。氣象專家吳德榮說,明天高溫將攀升至38°C以上,注意防曬、防中暑。 2025/08/05 07:11 生活 知天氣
驚人雨量還有一波!中南部雨區擴大「紫紅蔓延」 今停班停課地區一次看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南台灣協尋太陽公公,但雨神還不想走!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日)西南風影響,全台水氣仍偏多,中南部及東南部山區不定時遭雨彈開炸。周末雨區擴大,預估累積雨量「紫紅」區塊像是顏料被渲染開來,降雨規模由南往中部蔓延,慎防豪雨,加上連日累積雨勢,非必要勿前往山區。 2025/08/01 11:17 生活 知天氣
中南部連日「大量致災雨」 雨下到何時?專家:8月這天起恢復盛夏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西南風昨晚(28日)增強為「西南氣流」,暴雨轟炸南部致淹,中央氣象署示警,這波西南氣流影響至明天(30日),但後續至8月初還是西南風環境,仍有局部豪雨機率。專家吳德榮認為,要到下周三(6日)「連日大量降雨的型態改變,恢復為晴朗炎熱的盛夏」。 2025/07/29 11:53 生活 知天氣
雨炸中南部!氣象署曝這2縣市降雨熱區 入夜至明雨勢加劇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雨彈開炸!中央氣象署下午2時啟動較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作業,氣象署表示,受到低壓帶、西南風盛行天氣不穩定,今晚中南部雨勢加劇,今晚至周三(30日)因西南氣流影響,中部山區或南部地區,可能出現豪雨等級以上降雨;未來24小時的累積雨量預測,最明顯的降雨熱區為高雄、屏東,皆有機會出現400毫米的累積雨量,其他地區也有大雨或豪雨的可能。 2025/07/28 16:03 生活 知天氣
本周連日多雨!全台「下到生菇」 今起降雨趨勢一圖看清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今(27)日表示,台灣受到低壓帶影響,西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半部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署提醒,今晚起整體雨勢將會增加,尤其中南部降雨會持續,中南部及北部山區有出現大雨或局部短延時豪雨的機率。此外,氣象粉專與專家皆指出,多個熱帶系統已匯聚成一個超大的低壓帶籠罩台灣,預計未來一週將維持「連日多雨」的型態,提醒民眾特別留意。 2025/07/27 09:44 生活 知天氣
熱帶擾動98W就在家門口!最新預測曝光 專家估7/6「輕颱上限」近逼台灣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熱帶性低氣壓TD05已於今晨增強為今年第3號颱風「木恩」,繼續北轉東北行,朝日本東南方海域移動,對台灣無直接影響,反而值得注意的是熱帶擾動98W就在家門口,未來的強度跟路徑變化空間還很大,專家提醒週末將是關鍵時間。民間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根據歐洲模式分析,「預計在7/6,將以接近輕颱上限的強度通過台灣西部近海。」 2025/07/03 16:24 生活
專家:今年首颱估「非常靠近台灣」 挾西南季風豐沛水氣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指出,南海到菲律賓一帶有熱帶擾動發展的機率,同時觀察南方水氣北上影響台灣的動態。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今年首颱有機會在6月生成,估「路徑會非常靠近台灣東部外海,甚至更靠近台灣陸地」;民間氣象平台「台灣颱風論壇」指出,屆時若有「西南季風支援,水氣量會非常多」,雨量將是重點。 2025/06/06 07:16 生活 知天氣
今年第1號颱風即將生成? 氣象署:有跡象!最快周末明朗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期降雨頻繁,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指出,下週南海到菲律賓一帶,可能有熱帶擾動發展,需要觀察是否變成颱風。對此,氣象署預報員說明,確實有生成跡象,但還不確定是否真的會發展成颱風,最快本週週末可以觀察到是否變成颱風。 2025/06/04 18:35 生活 知天氣
今年還未有颱風生成!上一次是9年前 氣象專家:下周生成TD估6成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時序進入6月,今年目前還未有颱風生成,中央氣象署據統計,每年1-6月會有4.27個颱風生成,前次1至6月無颱風生成是2016年。各氣象專家據各國模擬數值觀測,下周南海附近可能有熱帶性系統發展的機率,但仍有不確定性,持續觀察。 2025/06/04 12:37 生活 知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