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成教師批《解聘辦法》衝擊教學 全教總:濫訴多、防師如防賊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解聘辦法)上路一週年,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今(9)日表示,此法案「防師如防賊」,出現各式濫訴,且法案創設的「校事會議」,讓學校耗費大量人力、時間和資源,排擠正常行政工作,據調查,有近9成教師認為,校事會議對教育品質有負面影響。

全教總今天舉行記者會表示,《教師法》2019年6月大幅修正,進而制定《解聘辦法》,並創設「校園事件處理會議」(校事會議),希望加快處理不適任教師。過去全教總不斷提出建言,提醒該法案「防師如防賊」,忽略教育過程親師溝通合作、教養對話的重要性,對教師行為的行政調查綁得更緊,會讓學校疲於奔命。
全教總說,5/1至5/7進行線上調查,蒐集校事會議在高中以下校園的實施現況,共收到6365位教育夥伴填答,結果顯示,有8成以上的學校,自去年至今召開過校事會議,甚至有4%填答者的學校,過去一年案件量達20件以上有4%,凸顯教師無端被投訴、學校忙於辦案,無暇辦學,已是教育界的常態。

全教總批評,《解聘辦法》充滿「寧可錯殺,不可錯放」的設計思維,加上教育行政機關缺乏擔當,只要有人指控,多數教師就可能進入校事會議調查程序,從填答者提供的被投訴理由來看,不乏家長主觀臆測,例如假日看到教師到麥當勞用餐,家長認為教師未有良好示範,也有校長對教師或學校同事的挾怨報復,甚至有學生會在同學面前炫耀,如何匿名投訴老師、發表「看到學校因此亂成一團很滿足」的言論。
另外,當學校受理投訴並進入校事會議調查程序,真正被判定達到「停解聘程度」的不適任教師案件,僅占6%,成立比例不高。然而,全教總強調,各校已為此投入大量人力、時間和資源,排擠正常的行政工作,受調查教師也要額外花費心思學習法律專業的抗辯與攻防,影響備課與教學精進。

全教總也說,近9成填答者認為,校事會議對教育品質造成負面影響,教學專業大幅受限,會讓管教轉趨消極保守,甚至超過84%的填答者表示,不會鼓勵子女從事教職,顯示校事會議制度施行後,已影響教師對教職的正面形象與信心,可能加速資深教師流失或青年教師卻步。
全教總呼籲,對於各類校園事件投訴,若明顯屬於個人主觀情緒問題,或是家長、學生誤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應擋下匿名與不實的投訴,且避免不當行政指導,另外,面對層出不窮的各類型校園事件,教育部應思考如何提供足夠的輔導管教配套措施,並要求家長克盡實施家庭教育的責任。

全教總也建議,朝野立委應參考韓國《教師地位法》近期修法內容,規範或減少外界對教師教學自主的干擾。
針對全教總批評,校事會議衝擊教學現場,教育部回應,解聘辦法有規定,教師遭投訴時,若非屬解聘辦法規定的事項及已撤回檢舉者,學校得不受理,也明定校事會議對於情節明顯未達應解聘、不續聘或終局停聘程度,可決議無須組調查小組,國教署將再向地方政府及所屬學校加強宣導,有關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機制,避免教師遭不當濫訴。
教育部也說,解聘辦法有規定教師採取強制必要性措施,及阻卻違法事由,保障教師維持教學秩序和教育活動必要管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