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擬再推半導體新政 美製與進口晶片比1:1否則課關稅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華爾街日報》26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評估一項半導體新計畫,要求晶片公司在美國的產量與進口量相等。若長期未能達到1比1的比例,公司將被課徵關稅,此舉旨在大幅降低美國對海外晶片的依賴,藉此刺激國內製造業並重塑全球供應鏈。

報導指出,知情人士表示,這項計畫源自川普上月的公開說法,當時他表示,如果科技公司在美國增加投資,就可以避免大約100%的半導體關稅。不過,要讓美國國內晶片產能完全與進口晶片量達成1:1,比單純增加國內投資更困難,因為海外產品通常更便宜,全球供應鏈調整難度高,而且提高美國當地的供應量也需要時間。
知情人士表示,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已就此構想與半導體產業高層進行討論,並向他們指出,為了保障經濟安全,這可能是必要措施。報導指出,多年來,美國政府官員一直擔心科技業過度依賴海外製造的晶片,尤其是台灣。由於台灣可能受到中國入侵或自然災害影響,恐擾亂科技供應鏈。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談到,「半導體產品對我們的國家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美國不能依賴外國進口」。他也表示,「不過,除非政府正式宣布,任何有關我們決策的報導都應視為臆測」。
知情人士透露,在新制度下,如果企業承諾在美國製造100萬顆晶片,那麼在一段時間內就會獲得相同的額度,允許企業和客戶在工廠完工前繼續進口產品,並且無需支付關稅。初期可能會給予緩衝,讓企業有時間調整並提高在美國的產能。
新制可能會對蘋果(Apple)和戴爾(Dell)等大型科技公司構成挑戰,因為它們進口的產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晶片。另一方面,這可能對正在擴大美國產能的台積電、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企業帶來利多,讓它們在與客戶談判中擁有更多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