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80年前高山軍機殘骸曝光!喚醒「三叉山事件」 政府安靈51名罹難者:任務結束

政治
2025/09/11 11:04
雙齊綝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1945年9月10日一架美軍「清算者」載著多國獲釋的盟軍戰俘,在烏蘇拉颱風暴雨狂風中飛行,墜毀於台東三叉山區,機上25人全數罹難,當地人獲悉墜機事故,無懼琴恩颱風,不分族群組成跨國人道救援,遺憾的是,救難隊伍不敵風雨共26人均殉難,這起80年前的空難、山難與颱風堆疊的慘痛憾事,被稱為「三叉山事件」。今年6月底,政府組成一支任務小隊,跋山涉水重返山頂,進行安靈儀式。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及上山搶救的26名日本軍警及台東民眾罹難。2025年是二戰結束80周年,國防部日前委由協作將4挺機槍背至嘉明湖停機坪,後續由CH-47運輸直升機送下山,預計放在完工後的軍事博物館,讓大家牢記二戰教訓。中央社(讀者提供) zoomin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及上山搶救的26名日本軍警及台東民眾罹難。2025年是二戰結束80周年,國防部日前委由協作將4挺機槍背至嘉明湖停機坪,後續由CH-47運輸直升機送下山,預計放在完工後的軍事博物館,讓大家牢記二戰教訓。中央社(讀者提供)

80年前「三叉山事件」51人殉難

三叉山,海拔3496公尺,矗立在玉山國家公園南側,是不少登山人嚮往的夢幻地標,有開闊的草原、壯麗的山景,還能遠眺嘉明湖的清澈靜謐。80年前,一起墜機事故,殞落的戰士與勇士共51人葬身於此,是場空難、山難與風災交織而成的憾事,但也是跨越國籍、種族救援的歷史事件。

中央山脈稜線三叉山下的一個「蛋形池」,布農族稱它為「月亮的鏡子」,帶有神話意涵,山友則給予浪漫名字「天使的眼淚」,地圖上的標示則是嘉明湖,嘉明湖取自40年前2名軍官的名字。中央社 zoomin
中央山脈稜線三叉山下的一個「蛋形池」,布農族稱它為「月亮的鏡子」,帶有神話意涵,山友則給予浪漫名字「天使的眼淚」,地圖上的標示則是嘉明湖,嘉明湖取自40年前2名軍官的名字。中央社

獲釋戰俘魂斷三叉山

總統賴清德昨在臉書談起該事件。日本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同年9月10日一架載運自日本俘虜營釋放的美國、澳洲、荷蘭等盟軍戰俘等25人,搭上B-24轟炸機,不敵烏蘇拉颱風,墜毀台東三叉山,全機無人生還。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及上山搶救的26名日本軍警及台東民眾罹難。圖為散落在拉庫音溪的飛機殘骸。中央社 zoomin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及上山搶救的26名日本軍警及台東民眾罹難。圖為散落在拉庫音溪的飛機殘骸。中央社

跨國、跨族群救援悲歌

當時在地人無懼颱風,日本憲警9人、阿美族12位、布農族1位、卑南族1位、平埔族1位、福佬人1位、客家人1位,計有26名成員組成搜救隊入山搜救,最後也全數殉難。

賴清德說,80年後,我們沒有遺忘,為了追思這段不應消失的歷史,並告慰這些反抗侵略、救援生命的英靈,今年六月底,政府組成一支任務小隊,懷著深沉的崇敬,跋山涉水重返山頂,進行安靈儀式。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罹難。2025年是二戰結束80周年,記者重返三叉山事件的拉庫音溪現場,看到包括機輪、引擎、蒙皮等大小零件散落滿地。中央社 zoomin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罹難。2025年是二戰結束80周年,記者重返三叉山事件的拉庫音溪現場,看到包括機輪、引擎、蒙皮等大小零件散落滿地。中央社

為了救命奮不顧身

他表示,當省思二戰帶給人們「團結必勝、侵略必敗」的共同教訓時,80年前,曾經有這樣一群人,無分國籍血緣,不再用同盟、軸心區分彼此,只為了搭救生命而奮不顧身。如此人道救援故事,提醒我們要團結,拒絕所有威權野心,並為彼此守住自由。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罹難。圖為三叉山事件的拉庫音溪現場,大小零件散落滿地,依舊讓人怵目驚心。中央社 zoomin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罹難。圖為三叉山事件的拉庫音溪現場,大小零件散落滿地,依舊讓人怵目驚心。中央社

80年前軍機殘骸仍散落現場

同時,政府小隊也深入山林,探勘飛機失事地點;9月初,正式載返殘骸下山,規劃未來能有更妥善、有系統的紀錄與保存。中央社記者也重返三叉山事件的拉庫音溪現場,見到包括機輪、引擎、水壺、蒙皮及5挺機槍等大小零件散落滿地。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罹難。圖為散落在拉庫音溪的飛機殘骸。中央社 zoomin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罹難。圖為散落在拉庫音溪的飛機殘骸。中央社

耆老憶當時

今年6月,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96歲耆老古阿木受訪,中央社報導,他回憶當年才十多歲,聽長輩說,事發當時搶救人員先將戰俘遺體就地埋葬,1年後委託利稻部落布農族人上山將骨骸帶回。

不過,利稻村民沒有印象在1年後上山幫忙將骨骸帶下山。當年發現墜機的利稻獵人兒子余阿勇表示,當年他父親和阿公在山上打獵,聽到爆炸聲趕到現場時,機身四散,「落在地上的人都死了」,於是獵人們就將死者衣服脫掉帶回,返回部落慶祝打獵時,就將衣服穿在身上,「當時在山上,衣服很少」。

日本警察到部落時看到以為部落有美國人,相當緊張,不敢進入部落,後來父親就告知日本警察墜機一事,日本警察趕緊向上通報,展開救援。余阿勇說,印象中事發後,部落有人上山想搬飛機殘骸下山賣,但沒有印象協助將骨骸運下山。

日本在民國34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同年9月10日一架載運自日本俘虜營釋放的盟軍戰俘的B-24轟炸機,墜毀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拉庫音溪。國防部日前委由協作將4挺機槍背至嘉明湖停機坪,後續由CH-47運輸直升機送下山,預計放在完工後的軍事博物館。中央社(讀者提供)
zoomin
日本在民國34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同年9月10日一架載運自日本俘虜營釋放的盟軍戰俘的B-24轟炸機,墜毀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拉庫音溪。國防部日前委由協作將4挺機槍背至嘉明湖停機坪,後續由CH-47運輸直升機送下山,預計放在完工後的軍事博物館。中央社(讀者提供)

國防部運送4挺機槍下山

國防部派遣人員上山,前往當年飛機殘骸所在地之一的拉庫音溪,現場散落包括機輪、引擎、水壺、蒙皮及5挺機槍等大小零件,當時的慘狀依然怵目驚心。

國防部日前委由協作將4挺機槍背至嘉明湖停機坪,今年9月8日上午再由CH-47運輸直升機送下山,預計放在完工後的軍事博物館,成二戰教訓的歷史教材。

民國34年二戰結束,一架載運戰俘的美軍轟炸機墜毀台灣三叉山附近,機上25人加上前往搶救的26名日本軍警和台東民眾全數罹難。政府近日罕見提及此事,並將軍機上4挺機槍運送下山。中央社 zoomin
民國34年二戰結束,一架載運戰俘的美軍轟炸機墜毀台灣三叉山附近,機上25人加上前往搶救的26名日本軍警和台東民眾全數罹難。政府近日罕見提及此事,並將軍機上4挺機槍運送下山。中央社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二戰 # 三叉山事件 # 嘉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