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關稅懶人包|5大QA看懂誰付錢?為何會造成物價上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美國對等關稅最新清單於台灣時間今天公布,台灣關稅20%,預計7天後、美東時間8月7日零時01分(台灣時間中午12時01分)生效。關稅如何運作?誰支付?誰收取?為何會提高物價?《知新聞》整理懶人包5個Q&A帶您一次看懂。

什麼是關稅?
從技術上講,關稅(tariff)也稱為稅費(duty),是對進口或出口徵收的稅,但幾乎總是前者。
它通常按貨物價值(在海關清關過程中申報)的百分比計算,並根據物品的原產國分配。
誰支付關稅?
關稅由進口商直接支付,或由代表進口商的中間商支付。研究表明,關稅成本負擔最終是分散的,出口商和消費者至少要承擔其中的一部分,關稅會提高物價。
美國關稅是如何徵收和執行的?
美國財政部長負責制定關稅徵收規定,但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是負責在美國全國近330個入境口岸,執行關稅的政府機構,包括公路或鐵路過境點、海港和機場。代理人審查文件、進行審計並徵收稅款和罰款。
跨境貨物根據名為「國際協調制度」的標準化命名法,被賦予數字代碼。關稅可以分配給與卡車底盤等相關的特定產品代碼,或與電動車等大類產品相關的關稅。
一些商品和零件在成為成品之前,要跨越多次邊境,例如一輛汽車,其零件採用美國製造,在墨西哥組裝,然後再進口到美國。根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的規定,重新進口到美國的美國製造產品,如果價值沒有得到提高或提升,則可以免稅。
另一個例子是:假設美國向印度出口黃金,用於製造耳環,最終產品重新進入美國時將被徵收關稅,在這種情況下,甚至黃金的價值也要被課稅。
徵收的關稅去了哪裡?
這筆錢在通關時收取,並存入美國財政部的一般基金(General Fund)。如果進口商未能正確描述某種產品的數量、類別或產地,無論是故意還是疏忽,都將面臨罰款。
各國最新對等關稅
白宮7月31日公布各國最新對等關稅稅率,適用於68個國家和歐盟27個成員國,未列入最新總統行政命令的國家將面臨10%的基準關稅。
台灣最初在4月2日被宣布課徵32%,經過談判最後獲得20%,高於日本、南韓的15%。不同的是,日、韓在7月初曾收到關稅通知函,當時稅率為25%,經談判後調降。台灣未曾接獲通知函,直至31日川普政府逕自公布稅率。
其餘亞洲鄰國方面,泰國、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都是19%,越南20%
歐盟大多商品稅率15%。加拿大遭重課,從25%提升至35%。儘管川普揚言要對巴西加徵關稅,但根據最新稅率,巴西獲得10%。
此外,任何被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認定為轉運的物品,應加徵40%的從價稅率。
■相關新聞:
台灣掀牌「關稅20%」!比照越南、高於日韓 美對等關稅延8/7上路
川普最新對等關稅清單 一文掌握全球最新稅率!轉運商品重課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