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女模打牛奶針喪命!北市去年醫美爭議90件 創歷年新高

生活 醫藥
2025/07/22 15:05
許皓婷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有「車模界林志玲」之稱的女模今年5月25日在台北市一家醫美診所施打「牛奶針」後陷入昏迷,搶救19天不治,台北市議員曾獻瑩今(7/22)日指出,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去年(113年)美容醫學醫療爭議案件高達90件,創下歷年新高,他呼籲醫美療程應受到專業監管與風險告知保障,市府應輔導診所建立類似「風險評估指引」制度。對此,台北市衛生局表示,今年度督導考核將執行手術及全身麻醉的診所列為重點查核對象,對於屢次違規或發生醫療事故之診所,列出高風險清單。

女模在台北市醫美診所施打「牛奶針」,不幸喪命。示意圖,翻攝Pexels zoomin
女模在台北市醫美診所施打「牛奶針」,不幸喪命。示意圖,翻攝Pexels

曾獻瑩今指出,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近10年累計受理582件美容醫學醫療爭議案件,去年(113年)單年即高達90件,創下歷年新高,今年截至6月底也已超過49件,其中包含4起死亡案例,顯示醫美療程潛在風險不容輕忽。

曾獻瑩表示,台灣目前尚未設立「美容醫學」專科制度,凡具西醫師資格者即可執行醫美療程,而根據「特管辦法」第25條所列7項特定美容醫學手術項目(如削骨、隆乳、抽脂等),應依該辦法向主管機關申請登記核准,並於衛生局官網公告通過核准與品質認證的醫療機構名單,使得執行,但對於其他常見療程如光電治療、針劑注射等大量普及的非手術療程,目前仍缺乏統一的公開查詢平台與完整施術者資格名單,導致民眾在療程前難以查證醫師背景與風險。

而韓國設有「美容外科專科醫師制度」,高風險療程須於具備應變能力的核准機構內執行,日本強調書面知情同意並嚴格控管術前說明,英國與德國則採取風險分級制度,高風險項目必須由合格醫師在合格場域執行。

曾獻瑩呼籲,市府應輔導診所建立類似「風險評估指引」制度,並透過QR Code或紙本完成書面知情確認,他強調,醫美不能只靠包裝行銷,更需要制度保障與資訊對等,市府應主動揭露資訊、強化查核。

曾獻瑩呼籲,市府應輔導診所建立「風險評估指引」制度。示意圖,翻攝pexels zoomin
曾獻瑩呼籲,市府應輔導診所建立「風險評估指引」制度。示意圖,翻攝pexels

對此,台北市衛生局表示,今年度診所督導考核中,將執行手術及全身麻醉的診所列為重點查核對象,查核項目為:診所是否有執行全身麻醉、診所醫事人員是否取得有效期限急救證照、診所是否施行醫療處置時告知病人足夠訊息、診所之病人是否簽署手術同意書或麻醉同意書。

衛生局指出,對於屢次違規或發生醫療事故之診所,列出高風險清單,加強輔導、稽查與列管,北市申請登記核准執行「特管法」第25條規定之特定美容醫學手術之醫院17家、診所153家,共計170家醫療機構,針對違反醫療法規定之診所,經衛生局裁罰後於官網公告。

衛生局強調,將持續加強醫療機構監管,嚴格把關醫療品質,對於違規診所將依法裁處,絕不寬貸,呼籲民眾提高警覺,選擇合格醫療機構,共同維護就醫安全。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醫美 # 台北市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