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勇消殉職「刁民太多還是制度殺人?」 深入探究濛濛谷悲劇根源!

社會
2025/07/09 21:42
陳力維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濛濛谷」消防殉職悲劇!新北市消防員吳恩碩、張敬謙,昨(8日)天執行水域救援任務時不幸殉職,他們駕駛救生艇前往溺水者最後身影位置,卻遭遇水壩下方被專家稱為「翻滾流」與「沸騰區」,如洗衣機滾筒般極度致命的水文現象,本應拯救生命的英雄,為何反被奪去生命,難道只是因為違規戲水的刁民害命這麼簡單?悲劇引發大眾對殉職勇消「最後任務」的深刻反思!

新北市勇消救溺反而滅頂釀死亡悲劇,造成消防員吳恩碩與張敬謙殉職犧牲,當下救生艇捲入「翻滾流」令人觸目驚心。翻攝畫面 zoomin
新北市勇消救溺反而滅頂釀死亡悲劇,造成消防員吳恩碩與張敬謙殉職犧牲,當下救生艇捲入「翻滾流」令人觸目驚心。翻攝畫面
「沸騰區」水冒泡如滾水,非常危險。《知新聞》製圖 zoomin
「沸騰區」水冒泡如滾水,非常危險。《知新聞》製圖

悲劇近因:民眾違規與救援SOP疑慮

常關注軍武社會安全議題、有42萬粉絲追蹤的臉書粉專「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今天發文探討,這場救援行動為何以殉職收場?深究悲劇根源:

一、首先指向民眾無視警告標語,執意下水,導致一人遭暗流捲走,成為整起事件的起點。二、其次,現場救援程序也存在諸多疑點。專家指出,進入「翻滾流」這類高風險區域,通常建議採取更謹慎的陸上支援,而非直接駛入;若必須下水,也應是「雙艇作業」,即一艘主責搜救,另一艘在外圍支援戒護,以防不測。然而,當天現場卻是單艇突進,且船上載有5名搜救人員,是否超載、是否違反標準作業程序(SOP),都成為後續檢討的關鍵。此外,不同單位隊員臨時編隊,彼此默契與戰術協調是否充足,也打上了問號。

新北市「濛濛谷」發聲民眾違規下水玩SUP(立槳)溺水,警消獲報到場搜救意外翻船,造成消防員2死1命危悲劇。翻攝畫面 zoomin
新北市「濛濛谷」發聲民眾違規下水玩SUP(立槳)溺水,警消獲報到場搜救意外翻船,造成消防員2死1命危悲劇。翻攝畫面

遠因:消防人力訓練困境與職安法缺口

然而,將責任完全歸咎於現場人員的判斷,並不公平,更深層的問題,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系統性風險、制度性的結構困境:

一、「人力與專業訓練的困境」。台灣消防人力長期吃緊,高壓頻繁的勤務使基層消防員身心俱疲。在人力不足下,是否有足夠時間與資源針對「翻滾流」等特殊水文進行扎實演練?基層消防員坦言,相關訓練多為通識性質,不足以應對極端狀況。

二、「權責不清與法律缺口」。面對民眾違規,消防員往往處於被動,僅能勸導,卻須用生命承擔他人任性造成的後果。這正是吳恩碩生前所感嘆的「體制下的無奈」。

三、更重要的是,消防員至今仍被排除在《職業安全衛生法》的保障之外。「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多年呼籲將消防員納入《職安法》,要求提供安全裝備、充足訓練與合理工時,但訴求至今未實現。吳恩碩的殉職,血淋淋地證明了這個法律缺口的致命性。

「沸騰線」內是致命區域。《知新聞》製圖 zoomin
「沸騰線」內是致命區域。《知新聞》製圖

呼籲社會與政府共同改革

吳恩碩與張敬謙的犧牲,不應僅是令人心碎的新聞標題,台灣社會更虧欠所有警消人員更安全的執勤環境,以及能讓他們實現救人理想、同時也能平安回家的制度。對於民眾而言,應當尊重專業、遵守規定,不將自身安危建立在別人的犧牲之上。

對於政府與消防機關,則必須正視長期存在的制度漏洞,徹底檢討勤務安全性、補足人力與資源、強化與時俱進的專業訓練,並盡速將消防員納入《職安法》的保護傘下。

吳恩碩生前曾在社群寫下「願消防員出入平安」,這不僅是他個人的願望,更是所有打火弟兄最卑微卻沉重的期盼。社會各界有責任讓他們的犧牲成為改革的火炬,照亮前路,確保不會再有下一個破碎的家庭。

人進入「沸騰區」會被水流往內捲,專家表示沉到水底才比較有可能向外遊出脫困。《知新聞》製圖 zoomin
人進入「沸騰區」會被水流往內捲,專家表示沉到水底才比較有可能向外遊出脫困。《知新聞》製圖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廣興橋 # 新店溺水 # 吳恩碩 # 張敬謙 # 濛濛谷 # 消防員 # 翻滾流 # 沸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