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暴雨下到「高雄長香菇」!民眾衝分隔島搶拍 警連夜拔光「菇掰了」

社會
2025/08/05 11:49
王勇超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西南氣流連日帶來豪雨,讓高雄鳳山區的分隔島長滿一朵朵巨大白色香菇,吸引大批民眾圍觀拍照,甚至有人不顧車流直接衝上分隔島搶拍,警方擔心危及交通安全,今天凌晨凌晨將香菇全部拔除,讓這場「香菇打卡熱」畫下句點,網友嘆說:「菇掰了!」

高雄市山區鳳南路分隔島在大雨後長出巨型香菇。讀者提供 zoomin
高雄市山區鳳南路分隔島在大雨後長出巨型香菇。讀者提供

民眾衝上分隔島拍照 車流驚險呼嘯

高雄近期受颱風及西南氣流影響,雨勢幾乎沒停過。潮濕炎熱的天氣,意外讓鳳山區鳳南路19號前的分隔島上,長出數朵巨大的香菇,模樣圓潤飽滿,猶如超市販售的「巨型菇王」,吸引不少路過民眾停下腳步拍照。

香菇「爆紅」後,分隔島成了臨時打卡熱點,接連有民眾在社群平台分享照片,更吸引人專程開車、騎車前往「朝聖」。

警方說,有人為了拍到香菇全貌,直接穿越馬路或站在分隔島上擺拍,身旁車輛呼嘯而過,驚險畫面讓人捏把冷汗。

鳳山分局南成派出所昨晚8時58分、9時51分及9時55分,接獲多通「110」報案,指有大批民眾在鳳南路分隔島,圍觀香菇並拍攝畫面,嚴重影響車流安全,巡邏員警立刻趕往勸離,但人潮仍持續聚集。

鳳山區鳳南路分隔島的巨大香菇「爆紅」後,吸引人潮專程開車、騎車前往「朝聖」。讀者提供 zoomin
鳳山區鳳南路分隔島的巨大香菇「爆紅」後,吸引人潮專程開車、騎車前往「朝聖」。讀者提供

半夜「菇掰了」 警方主動拔除

直到今日凌晨1時30分,員警巡經現場,發現仍有人停車圍觀拍照,交通秩序明顯受影響。

警方考量巨型香菇持續吸引人潮、恐導致交通事故,決定當場將香菇移除,避免再成為民眾衝馬路的誘因。鳳山分局提醒,切勿因一時好奇擅自穿越馬路,以免釀成意外。

zoomin

農業局:應是綠褶菇

高市農業局表示,鳳南路分隔島長出的菇類,應是「綠褶菇」,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主要生長季節為春夏秋季,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在台灣平原地區相當普遍。

農業局說,綠褶菇常在大雨過後長出。菌蓋初為半球形,後平展,成熟時,褐色表皮裂開,除中央較密集,餘皆成斑點狀分散,露出白色海綿質菌肉。菌褶初白色,之後逐漸轉為黃綠色,所以稱為「綠褶菇」。

高雄鳳山區的分隔島長滿一朵朵巨大白色香菇,吸引大批民眾圍觀拍照。讀者提供 zoomin
高雄鳳山區的分隔島長滿一朵朵巨大白色香菇,吸引大批民眾圍觀拍照。讀者提供

型近似食用菇 食藥署:誤食恐中毒

食藥署指出,綠褶菇菌蓋呈半球形至平展可寬5~20公分,菌柄長10~20公分,粗0.8~2公分,因其型態、色澤與可供食用之白色雨傘菇類似,故常被混淆。

食藥署說,不同點在於綠褶菇底部菌褶早期會由白色轉為黃綠色,且當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這是可辨識的重要特徵。誤食後1~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食藥署表示,2021年嘉義縣曾有民眾烹煮食用鄰居栽種的菇類後,發生嘔吐、腹痛、腹瀉及手麻等症狀,食餘檢體的不明菇類檢驗結果為綠褶菇。部分有毒植物,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以辨識,民眾勿自行採摘、食用或贈與他人來路不明的菇類或植物,以免造成身體不適的症狀。

食藥署提醒,有毒菇類的毒素影響會因體質、烹調方式及食用量不同而異,依中毒症狀與發作時間可分四類:腸胃型,30分鐘至3小時出現腹痛、腹瀉、嘔吐;肝腎損傷型,約10小時後發作;毒素侵襲自律神經型,會出現醉酒感、臉紅、盜汗;毒素侵襲中樞神經型,30分鐘至3小時出現昏眩、幻象。一種毒菇可能含多種毒素,中毒反應混合發生,雖多為腸胃症狀,仍有強毒品種可致命,切勿採食野菇。

鳳山分局今天凌晨派人前往移除分隔島的香菇。讀者提供 zoomin
鳳山分局今天凌晨派人前往移除分隔島的香菇。讀者提供

推薦新聞有片|河智媛老闆詹智能超商遭砍亡!兇嫌辯「為女友出氣」 法院裁定收押

鳳山分局今天凌晨派人前往移除分隔島的香菇。讀者提供 zoomin
鳳山分局今天凌晨派人前往移除分隔島的香菇。讀者提供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綠褶菇 # 打卡熱點 # 高雄長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