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交國暫守住!林佳龍舉三鏈拼外交 台美互補「定談出合理關稅」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外交部長林佳龍去年520戰戰兢兢接下外長棒子,坦言怕台灣再流失任一邦交國,上任後賣力推動三鏈一體的「總合外交」及「部部是外交部,人人是外交官」等嶄新構想,暫守住友邦數目,林佳龍今向媒體報告一周年成績單,同時指出,「台灣對美一定會談出一個合理、有利的對等關稅」,台美經貿是互補關係,沒有台灣,美國供應鏈也會破口,加上總統賴清德提出的主權基金,台美關係能更強、更有韌性。

林佳龍表示,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威權跟民主抗衡關鍵時刻,已經是一個「中等強國、middle power」,面對中國各種威脅,必需走出生存發展之路;現在台灣已走出一條世界都羨慕的路,亦扮演世界良善力量角色。他依循賴清德價值外交、經濟日不落國的施政理念,歸納整合出「總合外交」戰略。
價值外交
首先在價值外交上,林佳龍指出,台灣是全球民主價值鏈的最關鍵,生存發展與否是對民主的試驗,透過民間文化外交、非政府組織外交、政府所提出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劃、外交小尖兵訪問團、農業青年大使新南向交流、國際青年大使、青年打工度假等多種管道來推進,他認為,人際交流、投資在人身上是最長久的,也能惠及交流國。
同盟外交
其次是同盟外交,林佳龍直言,現在全世界最大的挑戰就是中國威權擴張,過去大家都從兩岸關係去看中國,現在是從全球看中國的時候,「不是台灣在改變現狀,是中國的擴張在改變現狀」,「台灣不是麻煩製造者,而是在捍衛我們所擁有的自由民主的生活。」中共用相當多混合戰、灰色地帶侵擾、假訊息認知作戰,不只困擾台灣,也困擾全世界,造成民主治理的困難。
林認為,中共在製造新常態,想要溫水煮青蛙,哪一天恐訴諸行動、武力侵台,台灣已做很多防範,包括增加國防預算來展現決心、能力,過去八年國防預算增加了一倍,賴總統並將編列特別預算將國防預算佔比從2.5%提升至3%,來反制中共擴張的野心。
國際上,G7等理念相近國不斷公開強調,台海自由航行的重要性,反對中共以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澳洲、紐西蘭等國的軍艦也行經台海,具體行動主張國際航行權,「台海是國際航行的海域,不是中共所謂的內海。」
經濟外交
總合外交的第3鏈「經濟外交」,林佳龍表示,推動「新雁形國際聯合艦隊」是打造台灣經濟日不落國的策略,包含4個重點:以大帶小、軟硬兼施、公私協力跟內外循環。以大帶小是大企業帶中小企業,變成一個供應鏈以快速落地,甚至地產地銷;軟硬兼施是整合硬體製造跟軟體服務、系統;公私協力則是政府公部門、法人機構、公協會跟民間企業一起走出去;最後則是內需市場有成功模式後,輸出到國外落地,打世界盃的概念。
行政院成立有「經濟外交工作小組」,林佳龍也陸續跟環境、文化、農業、教育、衛福部召開過跨部會雙部長會議,面對鄰國不時秀肌肉、文攻統戰、聯合他國打壓台灣,外交部轉而從各領域發揮「Taiwan can help」「Taiwan can lead」精神,進而固邦、榮邦。
林佳龍盤點進行中的示範計畫,舉凡台巴智慧科技園區、台菲經濟走廊、台美德州專案、台灣跟帛琉和史瓦帝尼的榮邦計劃,以及台日到第三國戰略產業合作,中東歐韌性計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波蘭都加入,歐洲半導體點線面等,這些都是台灣+N,研發創新設計在台灣,製造可以佈局全球,結合科技、人才、資金,三架馬車同步進行。
樂觀預期台美談判結果
談及台美關稅談判、美國232條款,林佳龍表示,政府一定會談出一個對台灣合理、甚至是有利的對等關稅,232條款涉及到半導體跟資通訊,沒有台灣,美國的供應鏈也會破口,因為台美是互補的關係,所以最後一定會談出一個互惠結果。不管是台積電、AI乃至天然氣的投資,台灣跟美國都是有交集,產業上需要打造台美聯合艦隊(台灣投資美國隊、美國投資台灣隊),未來透過單一窗口服務跟招商來前進美國。
林佳龍進一步說,美國除了是大市場,在很多方面都有優勢,端視台灣怎麼去運用、合作,尤其賴總統提出主權基金,這個不只是科技的合作,也是人才互補、資金互相投資,他樂觀表示,當然台美的關係就更強、更有韌性,包括半導體、AI、機器人、量子科技、甚至能源等很多產業都充滿機會。
相關新聞:若碰王毅…林佳龍喊「先伸出友誼的手」 稱中國沒自信「見台就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