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獅子座流星雨登場!17日達極大期 殘月不擾觀賞條件佳

出版時間:2025/11/15 13:49
生活
陳力維 文章
臺北天文館於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大爆發時所拍攝的影像。取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官網 zoomin
臺北天文館於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大爆發時所拍攝的影像。取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官網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每年11月活躍的獅子座流星雨,今年預計在11月17日(周一)達到極大期。根據國際流星組織(IMO)預報,今年預估每小時天頂流星數(ZHR)約為15顆,實際可觀測到的數量約為10顆。由於本次流星雨極大期恰逢殘月(月齡27.5),月光干擾較小,是觀賞流星雨的好時機。

獅子座流星雨速度居冠 平均時速高達25萬公里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獅子座流星雨是每年固定出現的小型流星雨,以流星速度快而聞名。流星的平均速度高達每秒70公里,相當於時速25萬公里,為所有流星雨之冠。因此,觀賞獅子座流星雨時,流星出現尾痕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最佳觀賞時間點:午夜過後至天亮前

天文台「天象預報」指出,獅子座流星雨的活躍期間在11月11日至11月30日之間。在極大期前後,流星雨的輻射點於23時30分左右從東北東方升起,之後流星會逐漸增多,並在天亮前達到高峰。殘月(月齡27.5)則在次日凌晨4時30分左右才自東方升起,對觀賞流星雨的影響不大。建議民眾可選擇無光害、視野開闊處,以肉眼即可欣賞這場流星雨。

母彗星周期33年 歷史上曾發生流星暴奇景

獅子座流星雨是由「譚普-塔托彗星(55P/Tempel-Tuttle)」遺留在軌道上的物質所形成。該彗星周期約33年,因此獅子座流星雨也有類似的爆發周期。歷史上曾在1833、1866、1966、1999、2001以及2002年發生過流星暴,在短時間內出現數千、甚至上萬顆流星的壯觀景象。

獅子座流星雨示意圖。於11月18日午夜1時東方天空。取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官網 zoomin
獅子座流星雨示意圖。於11月18日午夜1時東方天空。取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官網

雖非爆發期仍值得關注 期待非預期爆發現象

譚普-塔托彗星下次通過近日點是在2031年,天文學家推測2033年前後有可能再現流星爆發奇景。雖然流星學者認為地球在2099年之前不會遭遇任何較密集的流星殘骸雲,但仍有期待的空間。即便今年並非獅子座流星雨的爆發期,但過去在同樣非爆發期的2009年,高峰時也曾出現每小時約500顆流星的意外驚喜,因此今年的極大期前後仍然值得觀星者關注。

「月齡」是什麼?

月齡是指自上次新月(朔)以來經過的天數,用來描述月球在月相週期中的位置。例如,新月時的月齡是0天,而滿月(望)大約出現在月齡14.8天時。月相(月亮的樣子)是太陽、地球、月球相對位置變化,導致我們看到月亮被太陽照射的部分不同,月齡則是計算這種位置變化的時間指標。

月齡 

📌定義:自上次新月(朔)以來經過的天數。

📌新月(朔):月齡為0天。

📌滿月(望):大約出現在月齡14.8天左右。

📌計算:可以將從一個已知新月開始經過的天數除以一個朔望月(約29.53天)的平均長度來估算。

starwalk指出,「月齡」一詞是指自上次新月以來已經過去的天數。翻攝自starwalk zoomin
starwalk指出,「月齡」一詞是指自上次新月以來已經過去的天數。翻攝自starwalk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獅子座流星雨 #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 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