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不是新冠、流感!4歲童高燒「驗5種快篩」 中了病毒大魔王

生活
2025/05/28 09:51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快速升溫,疾病管制署建議進入醫院、診所、長照機構等三個場所,搭乘大眾運輸或到人潮聚集的室內場所,民眾可自主戴口罩。除了新冠再起,近來天氣多變,眾多病毒竄起,有一名4歲女童發燒就診,在家長支持下進行5種快篩,結果發現是感染全年無休的病毒大魔王RSV。

最近病毒多,許多孩子都感冒生病。圖為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zoomin
最近病毒多,許多孩子都感冒生病。圖為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這名4歲女童的弟弟上週因感染RSV住院,女童出現發燒症狀後,家人不敢大意,他在爸媽的要求下進行了5種快篩。

巫漢盟在臉書「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發文指出,女童進行5種篩檢後,確認是RSV感染,「可開立藥物去緩解症狀即可,避免抗生素的濫用,另一方面因為和弟弟同樣是RSV感染,在家中也不需和弟弟刻意隔離,我認為爸媽的決定是值得的!」

至於驗5種要戳幾次?巫漢盟表示,「總共戳2次,新冠快篩單獨1次,其他四種快篩1次。」

台灣全年流行RSV威脅老幼族群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種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極容易造成群體感染,1 名感染者平均可傳染給 3 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該病毒每年造成全球超過10萬名5歲以下幼童死亡。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流行RSV,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據統計,九成以上的兒童在2歲前感染過RSV,RSV病毒最令人擔憂的是其快速的病程進展,從初期的發燒、鼻塞、咳嗽,可迅速惡化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嚴重時甚至需要住院接受氧氣治療。

1歲以下嬰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容易併發重症住院,可能留下氣喘、反覆性喘鳴等長期後遺症。林林攝 zoomin
1歲以下嬰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容易併發重症住院,可能留下氣喘、反覆性喘鳴等長期後遺症。林林攝

口罩仍是MVP

最近許多病毒在流行,疾管署呼籲進出醫院、診所、長照機構或人多處配戴口罩,醫師黃軒也表示,口罩仍是MVP,「戴口罩,不只是防病毒,更是幫助醫療體系『減壓』的關鍵小動作。」

黃軒表示,人體實驗顯示,染疫者佩戴「N95」能減少 98% 的病毒氣溶膠排出,效能優於 KN95、布口罩及外科口罩。系統性回顧顯示,24 項隊列及病例對照研究合併分析證實,不論是布口罩、醫用口罩或 N95,戴口罩均能降低感染風險,儘管證據的強度仍受偏倚影響。

 

口罩的功能就是攔截飛沫,並非不是「病毒濾網」。資料照片 zoomin
口罩的功能就是攔截飛沫,並非不是「病毒濾網」。資料照片

「口罩孔洞比病毒大」沒用?

蒼藍鴿在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上發文提醒,別再說「口罩孔洞比病毒大所以沒用」了!「病毒的確很小,但它們幾乎都是附著在飛沫中傳播。而口罩的功能就是攔截飛沫,不管你是打噴嚏、講話還是咳嗽,都會產生大量含病毒的飛沫。」

蒼藍鴿解釋,大家戴的口罩不是「病毒濾網」,而是「飛沫防線」。「這條防線雖不完美,但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他呼籲,別再拿錯誤的類比來唱衰口罩了。

針對這波新冠常見症狀除了發燒、喉嚨痛、咳嗽,也有不少人反映「頭暈、疲勞感強烈」,有時候甚至會跟流感搞混。蒼藍鴿建議近期出門至人多的場所,可以恢復戴口罩的習慣,保護自己。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新冠 # 新冠症狀 # 流感 # R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