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都有鋰電池!三元能源工廠爆炸15傷 毒性高、難預測、難撲滅3大風險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高雄市小港區「三元能源」能源工廠今天清晨發生火警意外,濃烈黑煙瞬間竄天,不斷傳出爆炸聲響,火勢相當兇猛,目前傳出12名員工輕微擦傷及3名消防人員輕微灼傷送醫。確切起火原因仍在釐清。由於「三元能源」主要生產鋰電池,但鋰電池發生火災時撲滅方式較為困難,且具有毒性高、難預測、難撲滅3大風險。

本文重點摘要:
◆高雄三元能源工廠清晨大火,造成15人輕傷,包括3名消防員,鋰電池燃燒導致爆炸與毒煙,火勢難以控制。
◆鋰電池火災具三大風險:毒性高、難預測、難撲滅,需使用熱顯像與機器人輔助,並監測空氣品質。
◆呼籲強化科技災害應對,建議鋰電池場納入高風險管理,強化危險物品申報、熱像儀及機器人輔助滅火,並設立空品監測與公共圖資應變。
小港區長春街的「三元能源科技公司」清晨5點04分有民眾通報發生火警,由於起火地點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鋰三元高鎳電池,消防局出動46車91人前往搶救,已知有15人受傷,其中員工12位,消防員3位,幸好均屬輕傷,無生命危險。
■ 相關新聞:高雄鋰電池工廠爆炸起火 濃煙竄天!3消防員、12員工送醫

悶燒難控+毒煙風險高
新竹縣政府消防局-新豐消防分隊發文表示,高雄三元能源大火造成15傷,這不只是一次搶救任務,更是一個全民防災教育的重要教材,因鋰電池常見於行動裝置、儲能系統、電動車與工業製程,但也具有毒性高、難預測、難撲滅3大風險。

新豐消防分隊說明,電池若受撞擊、短路或高溫刺激,內部化學反應失控,會導致連鎖閃燃與高溫氣體噴發,形成多次爆炸與難以預測的火點。即使火勢表面熄滅,內部仍可能持續高溫,復燃風險高,需仰賴熱顯像設備與機器人輔助,嚴防人員誤入陷阱區域。
最難以預測的是,燃燒鋰電池可能產生氟化氫、苯類等毒性氣體,威脅現場消防員與周邊居民呼吸健康,必須設置空氣品質偵測點同步監測。

科技型災害來臨
新豐消防分隊認為,這場火警凸顯出,科技型災害已不是單靠人力可解,必須整合裝備、制度與數據即時判斷風險。
消防建議,鋰電池製程與儲能場需納入高風險場所管理,不論是工廠或倉儲設施,應依《消防法》落實危險物品申報制度,並建立完善公共危險物品平面圖(H-Card),以利消防隊於火警現場快速掌握危險物品種類、儲量與儲放位置以及建物結構、逃生動線與防爆區域配置和自動滅火、緊急通風、斷電設備位置。
消防人員在第一線面對的風險
此次事故中,3名消防人員因高溫與化學物質輕微灼傷送醫,顯示消防人員不僅面對火場高熱,更須提防爆炸波、毒氣、崩塌等複合型災害。
這些東西都用鋰電池
鋰離子電池(簡稱鋰電池)屬於二次電池,因體積小、蓄電量高且無記憶效應等優點,許多3C產品、家電都以鋰電池作為電源。
鋰電池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行動電源、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藍牙耳機、隨身小電扇等,另外電動工具、電動車等也是。

小型鋰電池起火怎麼辦?
消防署表示,遇到手機、筆電、行動電源等小型鋰電池起火,使用乾粉滅火器有機會撲滅;但若能將起火的小型鋰電池直接泡在水桶裡,滅火效果更佳。
鋰電池若出現膨脹、滲液、異常高溫等現象,請立即停止使用、遠離可燃物,並勿用水直接撲滅、勿擅自刺穿或丟入一般垃圾桶,建議依規定送往回收站或撥打 119 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