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未過關|核三不能重啟! 廢核平台:恆春不同意票4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屏東恆春核三廠1、2號機組去年7月、今年5月相繼除役,全國發電主要仰賴燃氣、燃煤及太陽能等綠電,民眾黨提出「重啟核三」全民公投案,今公投結果同意票約432萬,未達500萬門檻,也代表此案公投失敗。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晚間發表聲明指出,立法院自5月20日通過核三重啟公投案,至今僅短短95天,全國性公投匆促上路,這是第一個並非經由公民連署成案,而是因民眾黨與國民黨在立院提案通過、由立院直接提出的公投案,8月23日公投結果出爐,同意票未超過500萬票公投門檻,投票率未超過30%,此案已被否決未能通過。該平台指出,這是公投門檻放寬後,投票率史上最低的公投,結果不具代表性。

2017年公投法修法後,台灣進入「大公投時代」,兩次大型公投各有51%、41%的投票率,但本次公投不超過30%,是公投法門檻放寬後,15案中的最低投票率;甚至比過往「鳥籠公投」時代的四案投票率還低,名列史上第三低的投票率。過往縱使公投與大選脫鉤,也都有超過四成投票率。本次公投是修法後第一次由立法院提案的公投,沒有經過公民連署的廣大民意,只有政黨惡鬥的刻意操作。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在這次的核三重啟公投仍然積極參與,傳遞正確的能源、核能資訊,但一來由於立法院匆促發起的公投,成案時間短,社會該有的討論與資訊不足,更重要的是,有非常多反核的支持者表示,無法接受這樣程序不正義、實質不正義甚至毫無正當性的公投,因此以拒絕投票表達不滿,不願隨政治起舞,也是導致投票率低的原因之一。
不正義的公投,不應由外地決定屏東人的命運本次公投非決定核能政策是否持續,而是全國投票決定位於屏東的核三是否重啟,對於屏東縣民並不公平,也違反正義,雖然本次投票率不高,且都是支持核三重啟方的大力動員,但我們仍然可以看見,核三廠當地的社區、居民乃至於縣市,都與全國趨勢不同。首先,屏東縣投票率是全國第四高,更是所有沒罷免併案的縣市中,投票率最高的(甚至贏過有罷免案的新北市),顯示屏東鄉親對於此案有較高的表態意願。

除此之外,屏東也是全台灣不同意票比例最高的地方,而在擁核方的強力動員下,全台灣仍有少數地區不同意高於同意,分別是高樹、九如、新園、崁頂、南州、林邊、萬巒等七鄉鎮,全部位於屏東,由此可見屏東鄉親對於這次公投的高度不認同。投票前,擁核方大力散佈毫無根據的民調,表示恆春有超過75%的人同意核三重啟,這次恆春的不同意票約40%,比全國平均高超過10%,都再再顯示,當地人不願被決定命運的心聲。
據中選會統計,恆春投票權人數2萬4992,實際有效票數6761,公投投票率16.42%,其中不同意票2658、約占39.3%,同意票4103、占6成。

立院勿再操弄核電議題,應先面對核安三法及核廢選址立法這次由立法院提出的公投,被批評語意不清,文字模糊,跟核管法文字重疊,除了浪費11億的民脂民膏外,不知到底有何效用?更是立法院對核能議題怠惰的展現。本屆立法院諸公們除了下修延役門檻外,從來沒有認真面對核安,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出民間版「核安三法」與「核廢選址法」,呼籲應先將台灣的核電安全標準與先進國家對齊,以及認真面對核廢料問題,才有資格談是否繼續使用核電。
呼籲三黨,這次公投結果已經清楚呈現,公民不喜歡政治惡鬥造成低投票率,也否決了核三重啟,此刻的立法院,應該認真面對核安、核廢料議題,而非一再迴避關鍵問題。台灣的能源與減碳政策不應淪為政治課鬥的戰場,是朝野各政黨都必須放下私心、齊心面對的重大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