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學者分析大罷免決勝關鍵!曝罷藍10席綠才能爭國會過半 少於6席嚴重挫敗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7月26日將舉行綠營發動的大罷免投票,引發各界高度關注。長期觀察台灣選舉的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指出,由於支持罷免藍委的選民投票意願明顯高於反對罷免者,使得投票結果難以預測,同意與不同意票數將呈現勢均力敵的局面,最終勝負的關鍵將繫於國民黨支持者的投票意願能否顯著提升。他同時提到,對執政黨支持者而言,若罷免成功席次少於6席,將被視為嚴重挫敗,而要「翻轉國會」成多數黨,則至少要罷免掉10席藍委;在野黨部分支持者則認為,即使罷免通過,只要能在後續補選中保住席次即可,顯示雙方對罷免投票的熱情存在差異。

本文重點摘要:(這是什麼?)
‧投票意願影響結果: 儘管藍營選區基本盤強,但支持罷免者投票意願高,導致藍綠票數勢均力敵,國民黨支持者投票積極性是關鍵。
‧罷免席次決定國會平衡: 日學者小笠原欣幸分析,民進黨若要爭取國會過半,需成功罷免10席以上藍委;若少於6席,則為嚴重挫敗。國民黨目標零罷免,若罷免人數控制在5人以下為實質勝利。
‧藍綠攻防策略差異: 藍營因連署偽造案陷被動,轉為動員後援會;綠營則將訴求聚焦於「罷免親中派立委」。民眾黨則表態反對惡意罷免,支持國民黨守住席次,以維護其在國會的影響力。
藍營策略失誤陷被動
小笠原欣幸在臉書發文分析,台灣目前的民意格局呈現M型兩極化,賴清德總統的支持度與朝野支持率均呈現僵局,雙方皆缺乏決定性優勢。從宏觀角度看,支持罷免的一方若將重點放在「罷免親中派立委」的論點上較為有利;而反對罷免的一方若強調「透過罷免推翻去年選舉結果是錯誤」的論點則較有利。能否有效反駁對手的論點,將是關鍵。
他指出,國民黨最初提出的「以罷制罷」策略,因倉促反制卻爆發連署書偽造案,成為重大失誤,導致針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案最終為零,不僅對國民黨造成負面心理衝擊,也間接助長了罷免團體的聲勢。此後,國民黨試圖透過動員旗下立委的後援會,來提高支持者的投票積極性,以期逆轉情勢。由於民進黨支持者對罷免案的立場已趨於明確,因此在最後階段,觀察重點將轉向國民黨支持者的投票意願能否顯著提升。
民眾黨為自身利益挺國民黨守席次
民眾黨已明確表達「反對惡意罷免」的立場,支持國民黨保住席次。由於民眾黨的八席立委均為不分區,不屬於此次罷免對象,因此其支持者的當事人意識可能較為淡薄。然而,若國民黨席次減少,導致民進黨重新獲得立法院過半數席次,民眾黨8席的價值將隨之降低。因此,對民眾黨而言,支持國民黨守住席次,符合其政黨利益。

罷免勝負標準與補選影響:民進黨盼達雙位數
對於罷免投票的勝負標準,小笠原欣幸表示,對民進黨而言,最好的情況是將罷免成功席次提高到雙位數,即10席以上。若能成功罷免,真正的勝負將是隨後舉行的補選。只有罷免成功達到雙位數,民進黨才有希望在接下來的6場補選中獲勝,並重新燃起在立法院單獨過半的希望。反之,若罷免成功席次未能達到6席,將被視為非常嚴重的挫敗。
國民黨力守五席以下「實質勝利」
對國民黨而言,最好的情況是零罷免。即使不幸有立委被罷免,若能將罷免人數控制在5人以下,也將算是實質上的勝利。然而,一旦罷免人數達到六人或以上,國民黨將需要緊急檢討其策略。小笠原指出,若罷免成功,未來各陣營將由何人出馬競選補選,將成為內部高度敏感的議題。儘管民進黨與國民黨目前皆傾向避免討論補選人選,以防影響罷免投票,但關於罷免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傳言仍難免流傳。由於每個選區的情況差異甚大,未來的政治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整體而言,台灣政治正處於摸索之中逐步前進。
民調解讀需謹慎:全台數據與單一選區異同
在罷免民調方面,小笠原欣幸指出,雖然民調備受關注,但大多數調查是在全台灣範圍內進行,其中包含了與罷免投票無關選區的民意。因此,在解讀罷免趨勢時需保持謹慎,不過這些數據仍有助於了解整體社會氛圍。他以台灣民意基金會6月民調為例,結果顯示35.9%受訪者支持「大罷免」(罷免所有國民黨區域立委),而57.7%反對。這一趨勢自3月以來基本不變,從此點來看罷免看似不易成功。然而他再次強調,由於支持罷免者的投票意願更高,使得實際投票結果仍可能呈現拉鋸。
此外,美麗島電子報6月民調也頗具參考價值。該調查詢問民眾,是認同罷免團體「投同意罷免,台灣才會更有力量反抗中國共產黨」的論點,還是認同在野黨「投同意罷免,會打擊在野黨立委監督政府的力量」的論點。結果顯示,支持前者(34.9%)與支持後者(33.0%)的比率相當接近,未明確回答者佔28.6%。他推估,對「親中派立委」有危機感的人,可能投票意願會更高。
綠營回應:取決公民選擇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今天說,符合社會大眾多數看法,但最終還是在公民朋友的選擇。設定罷掉的數量跟補選要獲勝的席次,都是科學上可以推估,就過去選舉經驗及民進黨的評估,大概都是呈現如小笠原所說的方向,小笠原的建議跟分析,民進黨都收到,符合社會大眾多數的看法,最終的決定還是在公民朋友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