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支付遭盜刷!綁卡或綁帳戶有差別嗎 金管會:電支機構須負責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近期電子支付龍頭全支付傳出遭盜刷事件,引發各界關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今天表示,全支付已於11月6日通報此為重大偶發事件,最晚須在11月17日前提交書面報告給金管會。金管會同時呼籲民眾提高警覺,注意防範詐騙。對於網路上熱議的「電子支付綁定帳戶或信用卡何者較安全」的討論,金管會做出解釋了!
全支付9月代理收付金額逾63億 穩居龍頭地位
中央社報導,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支付在電子支付業界穩居龍頭地位。全支付9月份的代理收付金額達到新台幣63.45億元。此外,全支付9月的使用人數也高達674.7萬人,在業界排名第三。
已依規定通報 7日內提報資料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指出,針對媒體報導的盜刷事件,全支付已依規定在11月6日通報重大偶發事件。王允中說明,根據相關規定,電子支付機構在通報後7個營業日內,必須將相關資料報送金管會,因此全支付最晚須在11月17日前提出報告。
盜刷責任歸屬 金管會:電支機構原則須負責
針對資料被盜用的責任歸屬問題,王允中說明,根據規定,電子支付機構須遵守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原則上,如果資料被盜用,電子支付機構都要負責,除非能證明其沒有故意或過失。不過,王允中也指出,如果是消費者自行將OTP(一次性密碼)輸入並傳給別人,則不可歸責於電子支付機構。
提醒民眾防範詐騙 籲勿點連結或輸入OTP密碼
王允中提醒民眾,近期詐騙集團也運用電子支付進行詐騙,呼籲大眾提高警覺,留意釣魚信件。若收到信件或簡訊要求點開連結、輸入基本資料或是OTP密碼,務必不要點選相關連結,並應盡快跟電子支付機構確認。此外,民眾收到消費帳單時,若發現消費金額與幣別不符,或沒有消費卻收到通知,也要趕快跟電子支付機構確認。
綁卡或綁帳戶有差別? 專家:電支機構皆須負責
對於網路上熱議的「電子支付綁定帳戶或信用卡何者較安全」的討論,王允中解釋,如果發生盜用且消費者沒有過失,無論是綁定信用卡還是綁定銀行帳戶,電子支付機構都必須負責。他補充,若選擇綁定信用卡,一旦出問題,消費者還有「找發卡機構,透過爭議款方式處理」的第二條路徑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