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激戰|移民之子登美第一大城首長 曼達尼逆襲崛起路
【編譯張翠蘭/綜合報導】美國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在充滿金權的紐約市長選舉異軍突起,周二(11/4)當選17世紀有市長管理與選舉紀錄以來首位穆斯林裔,及百年來最年輕的紐約市長。他在短短一年內從幾乎默默無聞到選上全美第一大城市長,成為民主黨同袍另眼相看的研究對象,將在其社群網站成功的宣傳策略以及對住房可負擔性的關注,從中汲取經驗,作為日後選戰的參考手冊。
曼達尼(Zohran Mamdani)11月4日的勝選標誌著政治生涯的快速發展。這位州議員在1年前宣布競選紐約市長,承諾要讓這個全美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成為工薪階級負擔得起的城市。
全美第一大城紐約市民約為850萬人,人口總數僅佔全美總數2.5%,但市長選舉風向動見觀瞻。曼達尼成功掀起世代熱潮,超過73萬選民提前完成投票,是上屆的4倍。而隨著他勝選,今年28歲的敘利亞裔妻子杜瓦吉(Rama Duwaji),也將是史上最年輕、屬Z世代的紐約市第一夫人。
在選前,曼達尼是連任三屆的州議員,最初只是眾多看似勝券在握的候選人之一。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曼達尼出生於烏干達,在南非開普敦長大,7歲時移居紐約市。他曾就讀於著名的布朗克斯科學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並獲得鮑登學院的學士學位。他的父親馬哈茂德曼達尼是常春藤聯盟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母親米拉奈爾是印度電影製片人,代表作包括《密西西比風情畫》(Mississippi Masala)和《雨季的婚禮》(Monsoon Wedding)。
在成為州議員之前,曼達尼曾擔任房屋仲介,也以藝名「荳蔻先生」(Mr. Cardamom)開唱並自謙是「三流饒舌歌手」,但這段短暫音樂生涯有時會成為對手攻擊性廣告的焦點,嘲諷他缺乏從政經驗。
不過曼達尼競選團隊強調,這段饒舌說唱生涯間接幫助了他的競選。競選助理艾普斯坦(Epstein)說:「對於任何想要競選公職的人來說,了不起的特質就是力克尷尬的勇氣,以及克服許多人天生抗拒向陌生人自我介紹或在眾人面前以愚蠢方式做事。」
曼達尼在市長競選中穩步攀升,不斷發布社群網站影片,包括對一些因生活成本高而支持川普的選民採訪。他展開一場開創性的數位競選活動,使用多種語言進行宣傳,並以「生活成本可負擔性」為競選主軸來跟支持者建立聯繫。競選期間,母語為烏爾都語的曼達尼也發布了孟加拉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的競選影片。
他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是探討所謂的「清真食品通膨」。曼達尼走訪街頭肉販,了解在紐約市經營街頭美食生意的高昂成本,他一邊吃著米飯和清真肉,一邊詳細闡述紐約市一套繁瑣的許可證制度,是如何導致原本應該價格低廉的街頭食品價格卻居高不下。
曼達尼在初選期間迅速竄升的民調支持率,讓房地產和商業界在內的紐約市傳統權力掮客們感到擔憂,對他的民主社會主義身份感到擔憂,一度聯合起來支持其對手古莫,並向反對曼達尼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贈了數百萬美元。商界領袖聲稱,曼達尼會把富裕的紐約人趕走,並阻礙企業在這個美國金融中心展開業務。
■相關新聞:
紐約市長激戰|34歲曼達尼力抗川普打壓 當選最年輕、首位穆斯林首長
他們的推動,最終幫助曼達尼把其選戰塑造成一場工薪階級與億萬富翁之間的鬥爭。曾在初選階段競爭但後來與其結盟的紐約市審計長蘭德(Brad Lander)指稱,曼達尼「展現的是提出大膽的變革理念,並為之挺身而出、為之奮鬥的做法是值得的,而這令人充滿希望。沒錯,他是一位民主社會主義者,但他對這座城市的未來有著遠大的願景,這激發了人們的熱情。」
根據中央社引述外媒報導,曼達尼是近年紐約市長選舉中,少見的年輕非當權候選人。紐約權力不外乎來自金與權,人人有機會,但沒錢沒靠山難出頭。話語權掌握在投資銀行家、地產業、律師、企業高層與猶太裔等各族裔家族手中,除了曼達尼對抗川普之外,還有挑戰堅實權貴體制的意涵。
紐約市人口近4成為移民,印度裔的曼達尼一舉打破紐約市長與市府長期為建制派政客、律師與商人把持的定律,美國兩黨都在看可能對政治版圖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