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商務艙驚見發霉草莓 他更衰!蒼蠅飛來、電視螢幕全壞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一名長榮鑽石卡會員日前搭機從巴黎飛往台北,赫見商務艙餐點的草莓發霉,不滿業者先後以100美元抵用券、贈送形象商品處理,但乘客認為是食安問題,自己下機也腹瀉一整天,因此在臉書爆料。命理師詹惟中看了有感,之前搭商務艙有蒼蠅飛來,另一次搭國內航空公司,整個電視螢幕壞掉,投訴也不理,當做自己「小小空難」。 2025/04/29 09:42 生活 交通
搭商務艙吃到發霉草莓 長榮航空致歉:要求法國空廚公司加強品管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長榮航空鑽石卡會員指控,日前搭商務艙從巴黎飛往台北,卻在用餐期間吃到「發霉的草莓」,業者當場100美元抵用券,後經投訴,業者道歉並表示贈「長榮形象商品」致意,但旅客認為這是食安問題,不是小事一件,卻只用一個「形象商品」敷衍了事?對此,長榮航空表示,已責成餐點管理單位進行調查,同時要求法國空廚公司加強品質管控流程及作業,切勿再發生此情況,並已聯繫旅客說明及致歉,針對此案造成旅客觀感不佳,長榮航空深感歉意。 2025/04/28 19:07 生活 旅遊
草莓大福一咬傻眼!滿嘴「霉」味快吐了 醫:有3症狀快就醫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高雄網友昨天在路竹夜市購買草莓大福,沒想到今早開心咬下一口,竟是滿滿霉味,一看果真內餡草莓覆著霉菌,讓他嚇得趕緊催吐,並拍照貼文於在地臉書社團,引來眾多網友留言回應;高醫郭昭宏醫師提醒,草莓大福本身就容易發霉,最好應儘早食用,倘若出現發燒、血便或持續嘔吐癥狀,可能體內有相對毒素,不見得是單純看到發霉引起的食物中毒,應儘速就醫看診。 2025/04/17 19:25 社會 地方大小事
碳佐麻里食物中毒激增至18人! 衛生局勒令停業至4/21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台南、高雄知名精品燒肉店「碳佐麻里」位在鼓山區的高美店,上周六(12日)發生消費者餐後食物中毒案件,經衛生局稽查,發現該店廚房生菜洗滌區、洗碗台牆面出現發霉髒汙等諸多缺失,原本業者被勒令停業2天,但就醫人數從原先4人持續增至18人,衛生局已責令業者停業至下周一(21日),並辦理員工食品中毒防治衛生講習。 2025/04/16 19:59 生活 地方大小事
清明祭祖吃潤餅 一份熱量等於一個便當!營養師教替換食材健康吃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清明掃墓節將屆,民眾祭祖除了鮮花素果,也會遵照傳統習俗準備潤餅,除了延續傳統「寒食節」習俗,也可在祭祖返家後大飽口福,不過潤餅內餡含花生粉,若保存不當恐有黃麴毒素致癌風險,除了要慎選安全原料,一份潤餅高達700大卡熱量,對於身體也是一種負擔,因此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特別設計一套「活力鮮蔬潤餅」,將一份潤餅在兼顧營養條件下,將熱量降到500大卡內,讓民眾輕鬆吃、無負擔。 2025/04/01 17:12 生活
4月新制一次看!百貨業母親節前哨戰開打 好市多入場「電子掃卡」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今天4月第一天,不少新制上路,國軍加薪最高1萬2000元;台北市「生生喝鮮乳」政策,可在超商兌換;到好市多購物,即日起入場前須「電子掃卡」,4月也進入百貨業母親節前哨戰,不少優惠搶先開打。以下為《知新聞》整理4月新制各項措施。 2025/04/01 09:02 生活 交通
懶人包|4月新制上路!國軍加薪最高1.2萬 百貨業母親節前哨戰開打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明天(1日)進入4月,不少新制上路,國軍加薪最高1萬2000元;台北市「生生喝鮮乳」政策,可在超商兌換;到好市多購物,即日起入場前須「電子掃卡」,4月也進入百貨業母親節前哨戰,不少優惠搶先開打。以下為《知新聞》整理4月新制各項措施。 2025/03/31 13:26 生活
台南大叔6百萬現金丟路上!奇葩原因曝光 曾為1顆煎餃太焦連4天大鬧攤商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有名男子去年12月為了1顆煎餃太焦,連4天大鬧攤商挨告,遭《社維法》挨罰8千元。不料,近日又把600萬元現鈔丟在人行道上,但沒人敢靠近「拾金不昧」。經報警,男子則稱「怕錢發霉,要曬曬太陽」,員警好說歹說,他才將6捆大鈔存回銀行。 2025/03/27 15:18 社會 地方大小事
不受發霉影響!「滋養」草莓大福4/1調漲 1顆變80元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台北老字號日本和果子70年老店「滋養」,販售的草莓大福深受眾人喜愛,是店內的招牌商品,官網宣布將在4/1調漲價格,8入的盒裝從600元漲為650元,單個則從75元變成80元。 2025/03/25 15:06 生活
「滋養」草莓大福發霉!衛生局揪2衛生缺失 限3/23改善完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北迪化街排隊名店「滋養和菓子」爆食安疑慮,近日有民眾收到別人送的滋養草莓大福,開心準備享用卻驚見發霉。北市衛生局昨日派員前往稽查,現場未見草莓發霉,不過查有冷凍庫未除霜及食材未適當區隔等兩項衛生缺失,要求業者3月23日前改善完成。 2025/03/21 11:33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