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是否調漲9/19審議會定案 民生電價微漲或凍漲仍在拉鋸中 經濟部電價審議會將於19日登場,由於產業正逢關稅挑戰,產業電價不調整已有共識;至於民生電價考量成本落差,台電仍爭取低級距電價微調,但近日供電吃緊增變數,據透露,民生電價微漲或凍漲尚在拉鋸中,待審議會做出決議。 2025/09/17 19:05 財經 產業脈動
總預算撥補勞保1200億、未挹注台電 經濟部回應電價調整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行政院會今天通過115年度總預算案,受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貨物稅制調整及關稅影響,明年總預算歲入編列2兆8623億元,結束連4年成長,而歲出提升至3兆350億元,歲入歲出短差1727億元,加上債務還本1265億元,須融資調度財源2992億,再加上特別預算案1008億元,合共須舉債4000億。 2025/08/21 15:30 政治 黨政要聞
行政院批「舉債」普發現金1萬!心疼台電撥補被刪 朱立倫回擊:別說假話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立法院昨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拍定普發現金1萬元將於10月31日前發放,並刪除台電撥補1千億元。行政院昨晚表示遺憾,為了普發現金而債留子孫實屬不當,再加上台電未獲得撥補,電價審議委員會可能決議調漲電價,勢必將對民生產業帶來更多衝擊。對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痛斥,普發現金2300億,相對於稅金超收,絕對符合比例原則,況且特別預算是今、明後三年實施,根本沒有財源不足或舉債應付的問題。 2025/07/12 11:14 政治 黨政要聞
核三關廠倒數!經濟部保證供電無虞 漲電價?政院這樣說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屏東恆春核三廠2號機是台灣最後核電源,伴隨運轉執照5月17日到期,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將成真,對於藍白在立法院搶時效修改核管法,賦予2號機「延役20年」空間,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重申,單純修法並沒有辦法保障核安,相關子法也沒訂定,政院收到三讀條文後會審慎研議。經濟部能源署則表示,2號機5月17日屆期後,今年會有四部大型燃氣機組480萬千瓦上來,供電保證無虞。 2025/05/15 14:12 政治 黨政要聞
4100億特別預算挨轟大偷渡 卓榮泰盼藍白回應產業、照顧弱勢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因應美國高關稅風暴,行政院推出4100億元上限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包括挹注台電1千億元、老屋修繕50億元等多項目,惹來藍白黨團痛批預算大偷渡,紛表態反對,閣揆卓榮泰今再度喊話在野黨團能回應產業界需求,也照顧弱勢族群,讓國家競爭力提升,以因應國際情勢帶來的各項衝擊。 2025/04/29 10:51 政治 黨政要聞
卓榮泰首站拜會民進黨團 親解4100億特別條例用途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因應美國關稅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預算從原規劃的880億元大幅度提升至4100億元,囊括產業支持、安定就業到挹注台電、勞健保基金等琳瑯滿目內容,遭在野黨團批評偷渡預算、逃避監督,卓榮泰今早先後拜會綠藍白黨團說明特別條例,懇請朝野立委支持。 2025/04/28 10:42 政治 黨政要聞
1千億給台電!4100億特別預算惹議 卓榮泰擬28日赴各黨團拆彈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為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行政院會昨通過規模4100億元特別條例,但因內含 1千億台電撥補,且排除普發現金1萬元,引發在野質疑。行政院長卓榮泰今表示,為讓立法院朝野黨團了解內容,28日將親自到各黨團說明,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通過特別條例,就特別預算內容再次詳細說明。 2025/04/25 11:16 政治 黨政要聞
大逆轉!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電價凍漲 全力爭取立院撥補台電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隨著台電撥補暫時落空,外界原預期電價恐將調漲,不過,經濟部今(28)日召開114年第1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會考量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引發國際經濟及物價波動隱憂,因此,審議會委員慎重看待電價對物價的影響,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請經濟部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撥補台電預算,穩健台電財務體質。 2025/03/28 19:14 能源
撥補台電千億就不漲電價? 郭智輝:仍有變數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電價審議會將在今日召開,針對外界關心政府是否應該撥補台電千億元一事,經濟部長郭智輝今早受訪回應,台電的財務問題其實過去就多次說明,目前台電負債率高達92%,過去因為電價凍漲,導致累積了高達六千億的負債,而這次政府的撥補規模約五百億,主要是為了改善財務狀況,剩下的則是透過增資方式處理。 2025/03/28 11:34 能源
台經院:電價若調漲只是讓台電少虧一點 今年CPI將破2% 電價審議會本週登場,外界聚焦電價調漲對台灣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台經院表示,如果電價調漲,預期今年CPI會破2%,但這是供給面因素,不是景氣過熱導致,加上主計總處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14%,經濟成長率還是高於物價波動,應該還可以接受。 2025/03/25 13:24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