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傷無緣巴黎奧運一度想放棄 「擊劍彼得潘」陳致傑再戰世大運力拚奪牌
【記者毛琬婷/高雄報導】台灣擊劍新星陳致傑將迎來生涯最後一次世界大學運動會,這次前往德國希望能夠有所突破,拿下台灣首面世大運擊劍獎牌。他分享,先前為了要拚巴黎奧運資格導致受傷,一度讓他失去目標想要放棄,但後來看到亦敵亦友的陳奕通站上五環賽場,讓他又有了目標拚戰。

24歲的陳致傑小時候本來是打巧固球,因當時校隊招募不易,沒有足夠的人數,無法取得相對的成績,最終面臨解散的局面,剛好認識擊劍啟蒙教練陳柏槐,就詢問當時的巧固球隊球員有沒有興趣改練擊劍,「我就想說玩看看,其實一開始連擊劍是什麼都不知道,就矇矇懂懂開始。」
擊劍分為鈍劍、銳劍、軍刀3項,陳致傑在教練建議下一開始就選擇鈍劍,「其實一開始連什麼裝備都不知道長怎樣,一開始只是練基本動作,後來到小學六年級時才開始拿劍,覺得很酷、很帥、刺起來很有成就感。」
儘管在國際賽場上逐漸嶄露頭角,也有拿下一些成績,但陳致傑也遭遇到運動員最不想面對的傷勢挑戰,他在2023年杭州亞運前受傷,但為了拚搶奧運積分只能忍著椎間盤突出的痛咬牙拼、吃止痛藥上陣,可惜最後還是沒能搶下巴黎奧運資格。
陳致傑坦言,當時看到好友陳奕通,心裡是「想要他選上但又不希望他選上」的矛盾心情,「身為隊友當然是希望他選上,但我們又是對手,不過看到他真的站上奧運舞台,又給了我目標,讓我知道是有機會的,又有動力繼續拚。」

面臨傷勢考驗,陳致傑透露,自己在低潮時曾想過要就此結束,「那時候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有目標的感覺。」因為腰傷沉寂約1年時間,去年11月底的香港擊劍公開賽是他傷癒復出後首場賽事就一舉摘金,但他謙稱是好運,正好各國好手都沒參賽,但也很開心透過比賽找回信心。
今年6月的亞洲擊劍錦標賽團體賽,陳致傑與巴黎奧運國手陳奕通,搭配郭均祐及替補許勝閎組成的男子鈍劍團體奪下銅牌,讓他們對於接下來的世大運更添信心,也放眼2026年名古屋亞運,盼能為台灣奪下獎牌。
經歷過嚴重腰傷挑戰,陳致傑沒有被打敗,選擇不動刀的他透過物理治療,把壓迫的脊椎拉開然後靠肌肉穩定,現在的他更知道如何在訓練與身體取得平衡點,「受傷之後更知道要如何踩剎車。」
陳致傑的啟蒙教練、同時也是此次世大運中華隊鈍劍教練陳柏槐也對這批選手十分有信心,認為不管是在個人還是團體都有機會站上頒獎台,且另一大有利因素是今年世錦賽正好強碰世大運,各國好手可能會優先選擇世錦賽,「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能輕敵,不管對手是誰都要先把自己準備好,結果就交給老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