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美媒:川普關稅政策目標彼此矛盾 恐難完全實現

國際 熱搜話題
2025/07/08 10:10
張翠蘭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7/7)針對多個國家宣布新一波關稅稅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川普關稅政策初期已取得一些政治和經濟上的勝利;但從長遠來看,期盼達成的目標彼此間相互矛盾,恐無法靠關稅完全實現。

美國伊利諾伊州奈爾斯市一間韓系連鎖超市H-Mart(韓亞龍),顧客4月3日正在選購從日本和南韓進口的電子鍋。美聯社 zoomin
美國伊利諾伊州奈爾斯市一間韓系連鎖超市H-Mart(韓亞龍),顧客4月3日正在選購從日本和南韓進口的電子鍋。美聯社

報導指出,川普(Donald Trump)整體關稅政策希望達成4大目標:振興美國製造業、增加美國政府收入、平衡美國貿易逆差,以及迫使貿易夥伴制定有利於美國的政策。

川普上任後頭幾個月已透過關稅取得進展。部分企業宣布在美投資設廠,每個月有數百億美元關稅收入流入美國,美國4月貿易赤字減半,許多國家與美國展開談判。

不過,報導指出,這些成功跡象,可能只是經濟體系在面對高額美國關稅的現實下,企業、消費者和商界快速調整的初期反應,而非真正的長期成效。

就振興製造業來看,川普主張以對國內減稅、對進口商品課徵更高關稅來促進就業。

報導分析,蘋果公司(Apple)、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企業確實相繼宣布在美國投資設廠。但許多企業表示,投資決策早在川普宣布加徵關稅之前就已制定。

另外,美國面臨製造業勞工不足的重大挑戰。美國勞工部5月報告指出,製造業出現41.4萬個職缺,但美國國內缺乏願意從事這類工作及符合技術能力條件的勞工。美國勞工成本也高於其他國家,一些產業專家估計,iPhone改在美國生產,售價將飆升。

與此同時,美國製造業的就業並未因此蓬勃發展。事實上,情況剛好相反。

川普上任後的2個月,美國新增9000個製造業職位;但之後的2個月,製造業就業人數每月流失約7000人,「目前美國製造業總就業人數比川普剛上任時還要少」。

報導指出,關稅最終或許能在某些領域實現美國製造,但川普表示,若企業在美生產,就不用繳納關稅;這代表企業一旦真的都回到美國生產,美國政府就收不到關稅。

在增加美國政府收入方面,川普主張關稅能為美國創造數兆美元收入。

川普曾表示:「我們會賺很多錢,然後我們會為美國人民減稅。」

報導分析,目前美國政府每年從所得稅獲得約3兆美元(約新台幣87兆)收入,同時,美國每年約進口3兆美元商品。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Torsten Slok)指出,這意味若要用關稅收入完全取代所得稅,對所有進口商品的關稅至少要達到100%。

不過,隨著商品價格上漲,消費需求會下降。因此,史洛克估計,若真要用關稅取代所得稅收入,關稅稅率可能需要提高到200%。目前關稅收入遠遠達不到那樣的規模。

平衡美國貿易逆差上,報導指出,川普常將貿易逆差稱為一種「損失」,經濟學家則普遍認為,貿易逆差不等於經濟虧損,反而可能是強勁內需的表現。如果貿易赤字持續縮減,反倒可能是一項訊號,即美國的消費能力正在下降。

川普今天針對多個國家宣布新一波關稅稅率,8月1日上路。報導分析,這項最後期限,可能是為讓這些國家有更多時間來談判,但這種做法並不總是奏效。

再者,一旦貿易夥伴妥協,關稅恐得取消,這也將削弱美國政府透過關稅來增加財政收入的目標。川普要實現所有目標,似乎根本不可能。(中央社)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川普 # 對等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