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6-22歲女孩限定!民團籲比照文化幣推「月經幣」 1年領1200元

出版時間:2025/10/09 16:34
政治
民團籲政府比照文化幣推「月經幣」,推動月經平權。取自pexels
zoomin
民團籲政府比照文化幣推「月經幣」,推動月經平權。取自pexels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台灣近年推動月經平權政策,目前主要由教育部每年編列2.5億元執行「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發送給不利處境學生並於場館定點提供,但也傳出學生被貼上「弱勢」標籤等狀況。關心性平教育的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與民進黨立委范雲、張雅琳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比照文化幣模式推動「月經幣」,提供16-22歲女孩1年1200元的金額,供購買生理用品或相關經期用品折抵使用。

「月經幣」政策發想團體「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理事江心怡說明,不小盟想推動的月經平權政策,是如全球多國早已從「救助」走向「普及」與「平權」的方向。

江心怡指出,月經幣政策可完全仿照文化部執行「文化幣」的成功模式,由衛福部統籌編列公務預算,針對16至22歲女性每年發放固定金額的月經幣,供購買生理用品或相關經期用品折抵使用。16歲具備自主權的女孩們,可以完全自己做主,對於女孩及其家長而言,除了是給予實質的經濟補貼外,讓女孩掌握身體自主權的具體政策。

現行制度窘境

立法委員張雅琳表示,現行學校發放生理用品,僅針對弱勢身份發放,容易讓學生被貼標籤,且品項不足,想領取時還得走到保健室,尷尬又麻煩。這些都讓「月經平權」停在形式、卡在現場,從生理開始照顧女孩心理,才是真正的平權。

她強調「月經幣」政策,不僅能保障自主選擇,也能避免弱勢標籤化的問題。再過幾天就是10月11日「台灣女孩日」,期盼女孩們除了可以理直氣壯在日常談論月經之外,也完全擁有屬於自己的身體自主權。

 

「月經幣」政策,不僅能保障自主選擇,也能避免弱勢標籤化的問題。取自pexels
zoomin
「月經幣」政策,不僅能保障自主選擇,也能避免弱勢標籤化的問題。取自pexels

1年1200元「月經幣」 供16-22歲兒少

不小盟建議「月經幣」政策規劃為「仿照文化幣模式,由衛福部統籌編列公務預算,針對16至22歲女性每年發放1200元月經幣,供購買生理用品或相關經期用品折抵使用」。

至於為什麼是一年1200元?不小盟表示,以文化幣架構為基礎,每年1200元、連續7年,共計8400元,高於免稅政策平均可省約 5000 元的效益,且不會造成過度國家財政負擔。但若提高金額,如每月200元,每年2400元,差不多是女性每年生理用品之金額,不小盟更為樂見。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衛福部:可討論評估

與會的衛福部代表說,關於月經幣議題,可以進行討論與評估。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月經幣 # 文化幣 # 月經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