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統測慘烈落幕!科大最夯群類曝光 學習歷程檔案祕技全公開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11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測日前落幕,從統測各群類的報考情況來看,可發現電機與電子群最為熱門,符合產業趨勢,而商管群學生則有不少人投入考學測、進入一般大學,報考人數減少最多。至於如何準備後續甄選入學的學習歷程檔案,專家建議,要具體呈現成績、作品等能力及個人特質,並連結目標校系特色,才能脫穎而出。

統測成績可用於甄選、分發
統測4/26、4/27舉行,也宣告技專校院入學管道陸續開跑。高職生以統測成績升學科大,主要管道為需要搭配學習歷程檔案、面試的「甄選入學」,以及純看統測成的「聯合登記分發」。
較早登場的四技二專甄選入學,114學年度「一般組」提供36328個招生名額,每位考生至多可申請6個校系,最終錄取名單會在7/15放榜。
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則有招生名額9648個,考生可填199個志願,最後在8/7放榜。

電機電子群因產業趨勢超夯
對於高職生眼中的熱門科大群類,可從近年統測不同群類的報考人數來看。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分析,今年統測電機與電子群相當熱門,在少子化下,電機類報名人數只比前一年少11人,資電類更逆勢成長74人,且未來出路和材料相關的化工群,也增加51人,反映出目前國內科技產業熱門的趨勢,就跟一般大學的電機系、資工系也很搶手一樣。
她也提到,統測設計群報考人數近年減少幅度不多,算是招生較為平穩的群類,原因是會讀設計相關領域的高職生,大多是真的很符合志趣,因此仍能維持一定報考人數。

商管群學生「跑票」考學測
相較之下,魏佳卉說,統測最多人報考的商業與管理群,反倒今年的報考人數比去年少了700多人,推測是「跑票」前去考學測、希望就讀一般大學。她分析,許多商管群高職生,國文、英文能力佳,近年不少一般大學校系只採計國文、英文兩科學測成績,對此類學生相當有利,使得統測商管群考生流失。
值得注意的是,魏佳卉指出,農業群、海事群及水產群,近年統測報考人數下降不多,甚至有微幅上揚,原因是108學年起,這些科別的高職學生只要符合條件,就可拿到獎助學金,畢業後若就業也有相關津貼,此一政策吸引不少學子願意投身農業,是政策鼓勵下的現象。

科大教師:選系比選校重要
至於統測考生如何評估自己適合的科大校系,身兼台科大教務長的技專校院招生專業化總辦公室執行長陳素芬表示,「選系」比起「選校」更重要,透過學校課程、實作等,可了解是否喜歡高職所讀的領域,並進一步考量自己的興趣跟能力,選擇科大校系。
她強調,若為了「選校」勉強就讀沒興趣的科系,可能陷入即使沒興趣,也會成績不好而無法轉系的困境,同時,考量是否有能力應付該校系的課程也很重要,考生可到各校系網站查詢課程規劃來評估。

考生可參考性向測驗結果
陳素芬進一步說明,除了透過高職三年的學習經驗來判斷志趣,也可以閱覽各校系網站上的介紹,並可參考過往的性向測驗結果。另外,有些人力銀行會有職業適性測驗,能推薦適合的職業,考生亦可加以利用,先找出有興趣的職業,再尋找對應科系。
她也提到,考生可以拿自己的學習歷程,跟身邊親朋好友討論,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的特質,像是她的女兒在國文科成績上,呈現文言文能力較好、白話文能力較差,且寫作方面,論說文寫得比抒情文更好,顯見理工傾向明顯,就可藉此限縮校系的選擇。

學習歷程要凸現能力與特質
此外,對於統測考生接下來參與甄選入學,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或備審資料,應該注意哪些重點,陳素芬說,學習歷程檔案或備審資料的目的,是讓科大老師們對其能力、特質有初步認識,因此,要彰顯學科成績、作品、過往經歷等能力,也要表達主動性、是否容易放棄、內向或外向等特質。
陳素芬表示,技專校院招生總辦有建置「備審資料準備指引查詢平台」,綜整各校系在意的重點與能力,可供考生參考,而在了解目標校系需要的能力、特質之後,必須將過往社團經驗、學科成績、比賽結果等經歷,和目標校系在意的條件連結。

她舉例,著重邏輯思維、推理的校系,通常會在乎學生數學表現,若數學沒考好,仍可說明過去曾擔任數學小老師等;管理類別的校系喜歡學生具備領導潛力,考生可彰顯組織能力、英語能力與國際觀等。
陳素芬強調,學習歷程檔案不見得是要很亮眼的內容,而是應該跟科系的特色連結在一起,並描述具體實例佐證。
重質不重量、避免呈現衝突
至於學習歷程檔案有哪些科大老師們眼中的「地雷」,陳素芬說,有些考生可能怕老師不知其優秀表現,將同樣的內容反覆放入,像是每一頁都放上同一個比賽獎項,反而相當不利,應該重質不重量。

另外,有些考生在學習歷程檔案呈現與目標校系衝突的內容,例如要讀外文科系,卻呈現英文成績不佳,同樣不適合。
相關新聞
統測|彰化考場要考生「回去拿身分證」 挨批違規、影響作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