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誰能接班朱立倫!盤解藍主席選舉6戰將 郝龍斌恐敗這黑馬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選舉6搶1,原先黨內立委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拒選,如今6位候選人完成資格審定和抽籤號次,正式展開藍營路線和世代交替之爭。其中,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前立委鄭麗文、立委羅智強和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被視為是較具實力者。此役不僅關乎國民黨2026地方選舉佈局,更影響2028大選的路線選擇與藍白合策略。

盧秀燕拒選釀混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任期將在今年10月底任滿,趁著8月23日大罷免大獲全勝,他正式宣布交棒,並盼台中市長盧秀燕承擔,但遭盧以「最困難的時候,媽媽會留在家」為由拒絕參選,使得主席選舉進入戰國時代,一度曾高達9人表態參選,局勢渾沌。
19日主席登記截止,最終有6人參選,分別是號次1號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號的前國大代表蔡志弘、3號的立委羅智強、4號的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5號的前立委鄭麗文和6號的彰化縣前縣長卓伯源角逐。

國民黨自2016年失去政權後,迄今已經12年未執政,2024年大選,國民黨睽違8年奪回立法院最大黨,2025年成功守住31席立委罷免案,全黨士氣大振,但緊接而來的2026地方選舉,不僅攸關國民黨能否守住地方多數,也牽動和民眾黨合作的敏感神經,更連帶影響2028能否重返執政,使得這場黨主席選舉格外受人矚目。
郝龍斌|3戰主席要當造后者 承諾不選總統
此次選舉,以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的參選最為戲劇性,在盧秀燕不選後,經過長考並且和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協商後,最終壓線宣布參選,承諾要做「吳伯雄2.0」當造王、造后者,同時強調絕不參選總統。
現年73歲的郝龍斌是行政院前院長、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的長子,根正苗藍的他,曾在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入閣擔任環保署長(環境部升格前),2006年當選台北市長更在4年後順利連任,卸任市長後兩度參選黨主席,但接連遭前副總統吳敦義、時任立委江啟臣打敗,重創聲勢,此次是他第三度競選黨主席。

鄭麗文|唯一女性候選人 敢罵敢衝成黑馬
現年55歲的鄭麗文,是這次參選者中唯一的女性,早在8月23日大罷免結束前,就喊話「盧秀燕不選,會認真思考是否投入黨主席選舉」,是較早表態有意角逐黨主席的藍營人物之一。
出身學運世代的她,過去是民進黨員並且支持台灣獨立,2002年因烏龍批評時任衛生署長(如今的衛福部)涂醒哲「舔耳」事件遭開除黨籍,但她本人則稱因民進黨偏離原先政治路線,不符最初理想而主動退黨。2005年受到當時國民黨主席連戰邀請加入國民黨,並擔任發言人、文傳會主委等職位,後來歷任兩次不分區立委,此次參選黨主席被視為是大黑馬,她辯才無礙的直率個性,吸引不少黨員。

羅智強|戰鬥藍代表 強打世代交替
同樣55歲的羅智強是現任立委,並身兼國民黨團書記長,此次黨主席選舉他喊出「世代交替」,強調要成立政黨輪替大聯盟,促進藍白合重返執政,並要徵召盧秀燕競選總統。
出身基隆碼頭工人之家的羅智強,是浙江省大陳島後裔,善於媒體操作,是「戰鬥藍」代表人物之一。政治生涯始於新黨志工,1998年獨立參選高雄市議員未果,後來加入國民黨,在指導教授陳長文推薦下,進入前總統馬英九團隊,一度官拜總統府副秘書長。曾任台北市議員、黨副秘書長,2024年當選立委,並在2025年成功挺過大罷免。

張亞中|統派立場鮮明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今年71歲,這是他第二度角逐國民黨主席。主張重建黨的理念和政策,強調兩岸和平,喊出要恢復《國統綱領》,重啟國共論壇,簽署兩岸和平備忘錄,是黨內「統派」代表。
張亞中祖籍山西運城,曾在核電廠擔任工程師,後來轉考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曾派駐奧地利、德國、拉脫維亞,因不滿李登輝政府的兩岸論述離開陸委會,投身教職。他善於辯論,曾在2021主席選舉以黑馬之姿力抗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最終以第二高票敗北。

其他候選人
除了上述4位,另外黨主席候選人還包括彰化縣前縣長卓伯源和前國大代表蔡志弘。
60歲的卓伯源歷任彰化縣議員、立委和縣長,這也是他第二次參選黨主席,2021年時他僅獲得5100多張票,在4名參選人中墊底。此次選舉他拋出「一國良制」,兩岸制度應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台灣與中國大陸應全面互相開放,更想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台,化干戈為玉帛。
前國大代表蔡志弘是生技公司伊莉特創辦人,此次參選則拋出要推動「蔡習會」,降低兩岸敵意。

主席戰將實力分析
國民黨主席選舉票源可分為自主黨員、地方派系和黃復興(軍系)和海外黨員4大塊,據黨中央初步統計,目前可投票黨員約40萬人,相較上屆37萬多了3萬多人,其中軍系約佔1/4,但因其投票率較高,一直是各主席候選人兵家必爭之地。
就日前藍營民調顯示,黨主席選舉以郝龍斌、鄭麗文、羅智強、張亞中四足鼎立,但從選情評估,則是郝、鄭、羅較有優勢。

郝龍斌軍系背景,此次參選除獲得39位退將「滿天星」支持外,同時地方派系包括雲林張家、屏東周家、台東吳家、新北市議長蔣根煌、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也靠攏,20日登記參選時,更超過20多名藍委、議員現身力挺,加上本身輩分重、政治經歷豐碩,無心總統大位,對台中市長盧秀燕而言,也認為是適任人選。
不過鄭麗文此次來勢洶洶,敢罵敢衝、空戰力強,也擅於操作公共議題,吸引不少自主黨員,加上女性身分獲得部分婦女票,另外黃復興黨部末任主委、海軍陸戰隊二級上將季麟連支持,將上背後有國民黨大金主、軍系出身的異康董事長楊建綱(CK楊)支持,在軍系基層也獲得不少迴響,而同一掛的桃園議長邱奕勝也偏向她,另外還有前主席洪秀柱系統加入,頗能和郝龍斌分庭抗禮。

同樣師出「戰鬥藍」的羅智強,媒體操作熟稔,但和鄭麗文形象重疊,導致自主票源上恐有所競爭而遭邊緣化;至於2021年主席選舉的大黑馬張亞中,此次氣勢大不如前,當年得票主力深藍和軍系票源,遭到鄭麗文和羅智強稀釋,從登記前流出的藍營民調來看,幾乎已無法影響主席選舉。
雖然郝龍斌看似在黨主席選舉取得先機,但黨內高層分析,地方派系還是會看大氛圍,2021年選舉時,地方派系全壓郝龍斌,但最後風吹向「世代交替」,讓江啟臣以8萬票擊敗郝龍斌的3萬,所以地方派系真能開多少票出來仍是兩說。
此外,郝龍斌年紀偏長、保守老藍男形象難獲得年輕黨員青睞,加上和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恩怨情仇,面對「藍白合」乃至於2026、2028大選,仍有不少黨員存有疑慮。

無論誰最終勝出,這場黨主席選舉所展現的不僅是人選之爭,更是國民黨未來路線的縮影。是穩健中道的整合派?是激進突圍的統派?還是戰鬥藍的新世代?選後能否迅速整合,將決定國民黨是否能在2026再下一城,為2028重返執政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