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諾貝爾獎得主稱輝達不會長期居全球市值龍頭 終有一天會成股市遙遠記憶

出版時間:2025/10/23 10:46
財經 國際焦點
CC 文章
諾貝爾獎得獎認為,輝達不會長期維持全球市值龍頭地位,圖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林林攝 zoomin
諾貝爾獎得獎認為,輝達不會長期維持全球市值龍頭地位,圖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林林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根據外媒《Marketwatch》報導,最近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的研究顯示,輝達不會長期維持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地位,因為「創造性破壞」是推動長期經濟成長的基本力量。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北大學的莫基爾(Joel Mokyr)、法國學院和巴黎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以及布朗大學的豪伊特(Peter Howitt),他們並未專門針對輝達進行研究,但他們的研究關注「創造性破壞」在促進長期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正是這過程,將不可避免地讓輝達未來在股票市場的歷史中,成為僅存的遙遠記憶。 

「創造性破壞」指的是「當一種新的、更好的產品進入市場時,導致銷售舊產品的公司遭受損失」,這種創新代表新的東西,具有創造性,然而,它也具有破壞性,因為技術過時的公司會被淘汰。

任何妨礙開放的事物將阻礙成長

雖然許多虧損公司的投資者對此難以接受,但回顧過往,創造性破壞反而讓投資人獲益更多。根據統計,從1981年開始,每年都投資於上一年度市值最高的標普500成分股,在1981年投資的100美元,如今可增值至2640美元,但若將100美元投資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則會增值至1萬1729美元。

過去數十年間,市場領頭羊分別由IBM、奇異、埃克森美孚與蘋果輪替,如今則由輝達稱霸,學者認為,這只是市場自然演化的一環,最終也將被下一代創新者取代。

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也揭示創造性破壞中涉及的一些政治因素,投資者需要關注。由於沒有人願意成為創造性破壞中「破壞」的受害者,大型企業及其股東必然會對政客施加巨大壓力,要求他們提供保護。然而,另一方面,正如阿吉翁在獲獎後致辭中所說,「任何妨礙開放的事物都會阻礙成長。」

美國保護主義浪潮不利全球成長及創新

投資人對此往往無法領會,因為保護主義導致未來經濟成長放緩只會在長期內顯現,但投資人只關心短期回報,他們認為保護最大的企業是免費的午餐。

3位諾貝爾獎得主目前擔心的是「美國的保護主義浪潮」,其中貿易戰只是這股保護主義浪潮的一個面向,另一個面向是美國政府積極收購各類公司的股權,這在一定程度可保護這些公司免受競爭帶來的破壞,包括收購英特爾10%股份、收購MP Materials 15% 股份、美洲鋰業10% 股份、Trilogy Metals 10%股份以及持有美國鋼鐵黃金股。

3位經濟學獎得主們表示,基於這些和其他原因,目前感覺地平線上烏雲密布,他們示警美國的保護主義浪潮不利於全球成長及創新。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輝達 # 市值龍頭 # 創造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