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檔主動式ETF上市掀浪潮 一文看懂主動式ETF與被動式平衡型ETF如何投資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灣ETF市場在過去20多年間蓬勃發展,去年底,主管機關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預期將帶領台灣ETF市場邁向新一波的高峰,截至今年7月已有6檔主動式ETF上市掛牌,象徵台灣ETF市場從過去單純追蹤指數的被動投資,正式跨足到主動管理操作策略的全新領域,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主動式ETF掌握市場脈動的靈活策略
目前已上市的6檔主動式ETF,總資產規模超過170億元,累計受益人次突破9.5萬人次,產品投資範圍廣泛,涵蓋國內、外股票,並有市值型、主題型等多元商品類型。
據了解,主動式ETF在操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無須追蹤指數,這賦予了基金經理人操作彈性。經理人可根據基金設定的投資目標與策略,靈活調整投資組合以因應市場變化,進而追求潛在超額報酬的機會。
此外,主動式ETF並非強制須設定績效指標,部分主動式ETF設有績效指標,可作為投資人評估其績效表現的參考。
然而,投資人須特別留意,主動式ETF並無追蹤、模擬或複製績效指標之表現,且主動式ETF並不保證能超越績效指標、市場大盤或被動式ETF的報酬,過去績效也不代表未來績效的保證。因此,在投資前仍應審慎評估投資風險,並詳閱公開說明書。
主動式ETF投資組合採用「全透明揭露」設計,投信公司每營業日基金淨值結算後,須在其官方網站揭露當日實際投資組合,讓投資人能更清楚掌握基金操作方向。
需注意的是,由於主動式ETF的操作彈性,基金經理人可在次一營業日進行投資組合調整,因此盤中投資組合不一定與前一日公布之投資組合內容相同,盤中揭露的即時預估淨值資訊,亦可能受到盤中投資組合調整及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而與實際淨值產生誤差,故實際淨值仍應以投信最終公告為準。

被動式平衡型ETF 股債配置解決方案
傳統上,投資人若要進行股債配置,需分別購入股票及債券兩類商品,隨著被動式平衡型ETF的開放,讓投資人可透過購買單一ETF,即同時持有股票及債券兩種類型資產,滿足資產配置需求,同時降低因購入多檔產品所產生的額外交易成本。
被動式平衡型ETF與現行被動式股票ETF或債券ETF性質相似,均為被動式操作且須追蹤標的指數,其主要差異在於追蹤的指數同時包含股票和債券。
此外,被動式平衡型ETF的指數編製規則應明訂股票及債券配置比例,投信可以依據不同ETF產品特色,設定股債配置為固定比例,或是設定相關指標條件調整股債權重配置。
儘管被動式平衡型ETF具備股債配置的特性,有助於資產分散並降低對單一資產類型或市場的曝險,然而投資人仍須了解,股票及債券市場均會受到總體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而產生價格波動。
股債配置比例並非決定被動式平衡型ETF風險之唯一因素,ETF所投資之股票及債券本身亦存在風險差異,例如投資於波動度較高之特定產業股票,或對利率變動較為敏感之長天期債券等,亦可能使ETF整體風險程度提升。
為投資人開啟更豐富多元的投資視野
主動式ETF與被動式平衡型ETF的開放,共同描繪臺灣ETF市場的嶄新面貌。主動式ETF提供部分投資人追求超越市場報酬、靈活應變市場環境的產品需求;被動式平衡型ETF則為投資人提供更為便利的資產配置工具。
證交所也表示,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之間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投資人於購買任何ETF前,均應充分了解其產品特性及潛在風險,並結合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隨著新型態ETF的持續發展,預期將為投資人帶來更豐富的投資選擇,推動臺灣金融市場商品多元化,並進一步提升臺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