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雲端需求帶動 第2季製造業產值5.3兆、連6季成長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受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持續熱絡,推升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強,惟部分傳統產業因市場競爭激烈及需求保守而減產,抵銷部分增幅,致114年第2季製造業產值5兆3,477億元,較上年同季增加11.14%,連續6季正成長。 2025/08/19 17:45 財經
投資長觀點|宏達電推VIVE Eagle股價連續大漲 重返榮耀仍言之過早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宏達電曾是台股股王,但近年股價大幅回跌。上周隨著宏達電推出首款智慧眼鏡VIVE Eagle,股價連續拉出漲停,市場再度關注是否有機會憑藉虛擬實境產品重返榮耀。 2025/08/19 17:44 財經 投資長觀點
三立董事長張榮華將接任大同董座 王光祥升任集團會長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大同公司(2371)今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推舉張榮華先生接任董事長一職,新人事令20日生效。現任大同董座王光祥先生任職期間逐一達成為全體員工調薪、彌補前經營團隊的百億累計虧損、發放股利重大里程碑等,未來仍以董事身分與張榮華董事長引領公司邁向國際,共同再將百年招牌擦亮。 2025/08/19 16:03 財經 產業脈動
投資長觀點|台股創歷史新高後趨勢偏多 惟須留意3大潛在變數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隨著關稅議題逐漸底定,台股在台積電創下1200元新天價的帶動下,上周加權指數盤中與收盤都逼近新高,成交量一度突破5500億元,Luminous Asset Management香港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表示,本周雖然台積電短暫整理,但在鴻海、聯發科等權值股推動下,昨日指數順利創下歷史新高,成交量溫和放大至4400多億元。 2025/08/19 14:31 財經 投資長觀點
畢業即就業!台電獎學金招考9/1報名 碩士生在學最高領40萬元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大學與碩士生看過來!台電大學及研究所獎學金甄選今年招考12類科、共70個名額。錄取者最高可拿40萬元獎學金,畢業更可直接進台電工作。台電表示,甄選簡章已公布於甄選網站,將於9月1日開放網路報名、10月18日舉行甄選初試,歡迎各領域電力專才趕緊筆記報考時程。 2025/08/19 11:02 財經 產業脈動
南部豪雨成災!經濟部已核發59份受災證明 為103家企業提供融資協助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為協助受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影響的南部災區中小企業加速復原,經濟部行動服務團持續深入災區,提供即時協處與一站式服務。目前經濟部馬上辦服務中心已迅速核發59份受災證明,包含台南市38家、嘉義縣18家、雲林縣2家、高雄市1家,並為103家中小企業提供現場關懷諮詢及融資協處服務。 2025/08/18 16:42 財經 產業脈動
秀AI實力!中華電信參展美國台灣形象展 展AI-Ready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主辦之旗艦級海外展覽「2025美國臺灣形象展」,8月14日至16日在美國德州達拉斯(Dallas)盛大舉行,中華電信為響應國內高科技產業鏈進軍美國市場的旺盛企圖心,於展會的智慧製造館展示「AI-Ready資料中心整合解決方案」,除提供選址、設計、建置到維運的一站式資料中心服務外,更進一步打造模組化、高效率、低風險的智慧製造與AI應用解決方案,完成因應AI時代的高運算需求下,衍生高功耗、高熱密度之挑戰。 2025/08/18 15:38 財經
台股不畏關稅盤中仍創新高 經理人提3點:有望支撐台股下半年行情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股上週表現強勢,15日最終收盤2萬4334點,僅差82點便可突破去年創下的收盤高點;觀察同日法人資金動向,三大法人合計買超約48.6億元,顯見法人對台股深具投資信心。今日早盤加權指數持續上攻,最高觸及2萬4431點,成功突破歷史高點續寫新紀錄。國泰投信指出,台股加權指數有將近6成的科技類股,其中護國神山台積電比重高達近4成,在台積電帶領下,全台半導體產業鏈受惠力度強,有望走出關稅不確定性陰霾,帶動大盤持續上行。 2025/08/18 12:30 財經 股市基金
簡訊指AI智慧照明補助最高達3000萬 能源署:假的不要點擊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近期能源署接獲民眾反映,收到不明簡訊內容稱「能源局將召開AI智慧照明補助協調會,本次補助最高3000萬元,限長照機構申請」,經濟部能源署嚴正澄清並無此項補助計畫,亦未委託任何單位以簡訊方式通知民眾參加相關會議或申請補助,籲請民眾勿信上述不實訊息或點擊不明連結。 2025/08/17 08:44 財經 產業脈動
核三重啟難題|不是「再開機」就行 專家:技術可行但卡這關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隨著核三重啟公投最後一場辯論會昨天結束後,攸關核三廠是否延役,將在8月23日公投中交由全民決定,不過,即使公投通過重啟,但專家指出,並非單純「再開機」即可,還涉及技術、安全、法規、成本與社會接受度等多重挑戰,且即使技術可行,仍需經過繁複的程序與政策決策,核電才能重新加入供電行列。 2025/08/16 21:30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