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新冠疫情症狀大變!「口罩孔洞比病毒大」沒用?醫師曝救命真相

生活
2025/05/19 11:33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新冠疫情又捲土重來,醫師在第一線發現近來就診人數大增,比流感人數還多,且症狀逐漸改變,有些看似毫無症狀,甚至像腸胃炎,或只是痠痛疲累,居家快篩卻是確診。日前網路流傳「口罩孔洞比病毒大」沒用,醫師蒼藍鴿曝真相,指出「別再說口罩孔洞比病毒大所以沒用了!」 因為口罩不是「病毒濾網」,而是「飛沫防線」。而這條防線雖不完美,但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

新冠疫情改變國人許多生活習慣。佩戴口罩防疫示意圖,翻攝Pexels zoomin
新冠疫情改變國人許多生活習慣。佩戴口罩防疫示意圖,翻攝Pexels

新冠疫情升溫,「黑輪醫師」在粉專提醒「新冠病毒疫情捲土重來…大家請小心別去人群聚集地,目前從5個月小嬰兒到八十幾歲阿公都有」,並指最近確診人數比流感還多。

流感升溫,帶動打疫苗意願。圖為小兒科診所排隊打疫苗人龍。資料照片 zoomin
流感升溫,帶動打疫苗意願。圖為小兒科診所排隊打疫苗人龍。資料照片

疫情症狀大變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也發現近期新冠感染升溫中,他在粉專指出,最近在診間觀察到,新冠病毒的感染真的持續升溫,從七、八個月大的小寶寶高燒卻沒有其他明顯症狀,到國小學童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也有幼兒園孩子以高燒合併腹痛為主訴前來就診。

顏俊宇指出,這一波的新冠表現得特別多變,有些症狀和一般感冒、流感、甚至腸胃炎很相似。有幾位小病人,原本以為只是單純腸胃不適,但因為燒得特別高,一驗快篩竟然就是陽性。

新冠症狀出現許多改變。圖為身體不適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zoomin
新冠症狀出現許多改變。圖為身體不適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4大症狀快就醫

雖然疫情有些回升,但不需過度緊張。顏俊宇提醒,大多數孩子在3~5天內口服症狀治療就能順利康復。只需要留意幾個可能的重症警訊:
⚠️ 發燒退了,但孩子仍持續精神不佳、喘或說胸口不舒服
⚠️ 有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肚子痛
⚠️ 超過12小時沒進食或沒解尿
⚠️ 出現抽搐、意識不清、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嘴唇顏色發白、發紫

「口罩孔洞比病毒大」沒用?

蒼藍鴿在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上發文提醒,別再說「口罩孔洞比病毒大所以沒用」了!「病毒的確很小,但它們幾乎都是附著在飛沫中傳播。而口罩的功能就是攔截飛沫,不管你是打噴嚏、講話還是咳嗽,都會產生大量含病毒的飛沫。」

蒼藍鴿解釋,大家戴的口罩不是「病毒濾網」,而是「飛沫防線」。「這條防線雖不完美,但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他呼籲,別再拿錯誤的類比來唱衰口罩了。

針對這波新冠常見症狀除了發燒、喉嚨痛、咳嗽,也有不少人反映「頭暈、疲勞感強烈」,有時候甚至會跟流感搞混。蒼藍鴿建議近期出門至人多的場所,可以恢復戴口罩的習慣,保護自己。

口罩的功能就是攔截飛沫,並非不是「病毒濾網」。資料照片 zoomin
口罩的功能就是攔截飛沫,並非不是「病毒濾網」。資料照片

COVID-19疫情估6月達高峰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研判第7波Omicron病毒株來襲,門急診就診人次已連續5週上升,僅上週就比前一週的6012人次增加到9978人次,一口氣增加66%。預估這一波疫情還在上升階段, 可能到6月才會達到最高峰。

公費新冠疫苗庫存仍有約318萬劑,供應無虞,疾管署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民眾踴躍接種,在疫情高峰前提升自我免疫防護,以接種疫苗降低新冠中重症發生風險。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新冠 # 疫情 # 流感 # 口罩 # 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