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自製!「齊柏林衛星」將運美發射守護台灣 兒:爸爸一定很開心

【記者劉沛妘/新竹報導】台灣第一個自製的衛星星系「福爾摩沙衛星八號」,其中第一顆(FS-8A)今(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準備搭機送往美國,於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總統賴清德蒞臨起運典禮,並公布這顆衛星將命名為「齊柏林衛星」,這顆衛星就像已故的空拍導演齊柏林,透過鏡頭讓世界「看見台灣」,期許「齊柏林衛星」未來會讓齊導演的關懷飛得更高、看得更廣,繼續守護台灣、觀照世界。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賴清德今(7)日上午出席起運典禮致詞時表示,今天是意義非凡的一天,福衛八號升空後將接棒福衛五號,以更高的解析度來守望台灣、觀照世界的任務。在今年5月視導福衛八號整備進度時,就將這第一顆衛星命名為「齊柏林衛星」,齊柏林導演生前以空拍影像記錄台灣,用鏡頭呈現山林的變遷,展現不同人群如何在這片土地立足,他的作品喚起社會對環境的關懷,引導我們「看見台灣」。
賴清德說,「這份視野將隨衛星升空而延伸到太空,成為守望台灣的眼睛。」齊柏林衛星將與後續衛星構成緊密的對地觀測網絡,衛星資料將廣泛應用在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上,不僅有助於提升國民生活福祉,也能強化整體國家韌性,讓我們能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與地緣風險帶來的挑戰。

齊柏林衛星升空 兒曝「爸爸一定會很拍謝」
齊柏林導演的兒子、也是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分享,當時聽到這件事情,我就去跟爸爸報告,我就在想,他如果知道,一定會覺得很拍謝,為了他去辦這樣的典禮,但我相信他也會很開心,畢竟他這一生都在天上飛,現在「齊柏林」終於飛上太空,我們都希望衛星它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已,他是一份精神一份價值,一旦給他一個名字,那個東西就有了份量有了溫度。
齊廷洹感謝總統將福八第一顆衛星以父親之名命名,「讓我父親的精神跟視野延續到太空,這不只是一個榮耀,更是信任的傳承,讓衛星它是有心有靈魂,也是台灣的守護者、守望者。」它用比我父親更高的視野來看台灣,不僅是懷念、紀念也是一種發揚光大,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有這個能力,「茶不會涼,還有人幫你保溫,還把他傳的更久、傳的更香。」

「TASA的孩子」福衛八號自製率達84% 估2031佈建完成
「福衛八號」由TASA結合國內產學研界自主研發,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以及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自今(2025)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相較2017年發射的台灣第一顆自製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原始解析度2米,福衛八號的解析度更高,並預計以星系方式運作,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TASA主任吳宗信指出,福衛八號就像是「TASA的孩子」,計畫從2019年成立,經歷關鍵設計審查、組裝與環境測試等關卡,「可說是關關難過」,幸好在同仁共同努力下,關關都過。齊柏林衛星是台灣隊的心血結晶,其任務酬載、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姿態與軌道控制次系統等關鍵元件與技術,絕大多數均由國內自主研發,自製率達84%。
吳宗信表示,福衛八號解析度達到小於1米,福衛八號的突破,可以代表台灣太空產業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福衛八號所提供的影像資料會有廣泛運用,延續福衛五號的經驗,強化跟亞太友善國家的影像分享,防災、救災、農業、環境長期監測等,福衛八號都可以扮演重要角色,轉化為保護國家的各種情資,它上去後會守護我們的家園。
吳宗信於會後聯訪時進一步透露,衛星八號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一天可以通過台灣3次、繞全世界13-14圈,整個地球表面都可以cover,例如這次發生花蓮堰塞湖事件,如果一天通過台灣三次,在救災會有很大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