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化妝品風暴|20款受影響產品 食藥署認2項未登錄、2周內補漏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近期首度在化妝品中檢出蘇丹紅,有藍委直言從食品到藥妝,整啟事件已延燒2年,憂心恐不止一家廠商進口到問題原料,而現在特殊用途化妝品已從許可制改為登錄制,就可能產生破口;食藥署長姜至剛說,希望在2周內完成市售所有產品登錄。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就「蘇丹紅化學原料竄臺,政府如何強化進口把關及後市場查驗,以維護國人健康安全」,以及「國內醫師、護理人力需求及分布暨防止醫療暴力措施及改善情形」,邀請衛福部等相關部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表示,這波蘇丹紅化妝品源自新加坡化妝品原料供應業者,一部分直接賣給我國化妝品下游業者,一部分在境外製成化妝品成品後輸入我國。由於蘇丹紅便宜、穩定且色澤鮮豔,被廣泛使用於髮霜、護髮液、卸妝膏、面霜、修護噴霧、潤色護唇膏等產品,消費者可能透過皮膚、唇口直接吸收。
王育敏憂心,目前曝光的僅是一家原料供應商,若上游原料未加嚴列管查驗,「只有這一家化妝品原料進口商的原料有問題嗎?」並質疑化妝品查驗制度,在2024年7月改制後,從原先的許可制轉為登錄制,等於讓進口原料「無須經查驗即可入關」。
王育敏指出,今年10月底食藥署已掌握中國大陸相關訊息,卻未立即將相關原料與產品升列為「高風險品項」並逐批檢驗,也未同步追查流向,明顯造成防堵落差,而《化妝品管理法》未明文要求業者必須送驗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原料安全評估更由業者自行或委外辦理,「完全以業者自律作為把關基礎,對消費者非常沒有保障」,呼籲衛福部比照《食安法》第七條,補上管理所需的法源與拘束力。
姜至剛說,化妝品的原料,不會單獨以化妝品原料方式進口,以這次事件為例,當初登錄進口就是使用「植物著色劑」,世界管理趨勢也是以「終產品」為主,目前有9000多家進出口和國內業者,製造商則有 8、900家,但確實不該納入原料。
衛福部長石崇良直言,「委員您的擔憂,也是我的擔憂」,化妝管理的來源、原料是很多化學品,不像是食品原料只專供食品,沒有辦法從源頭管理,所以都是在製造端跟後市場端管理,所以明年7月1日開始,希望所有化妝品製造場所,都符合GMP規範;另外,過去確實沒有常規的蘇丹紅檢驗項目,所以這次緊急開發出敏感度更高的檢驗方法。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問,食藥署目前公布20項產品受影響,是否皆依規定完成系統登錄?姜至剛說,當中有2項未登錄,相關裁罰已在進行中,另有4項因打樣、打版等因素未登錄,希望在2周內,完成市面所有產品的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