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年改「開倒車」人總示警 修法隱憂:對現職不公、引爆離退休潮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連兩天初審攸關停砍公務員、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年金的法案,藍白「反年改」勢在必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今指出修法後風險,除讓公教人員月退休金出現雙重調整機制,造成基金更大負擔,以去年CPI累計成長率5.51%為例,月退休金得上調同幅度,比公教現職人員的4%調薪還高,對現職人員不公平,且可能成為現職提早離退的誘因。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修正案昨送出司法委員會,不過,條文均保留送黨團協商,委員會今換審《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修正案。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在記者會上,說明政院對兩部修法的態度,2018年年改以來,政府持續挹注退撫基金達到2590億元,讓公務人員、教職員退撫基金得延續到2049、2045年,示警,如果現在停止調降所得替代率,基金將會於2042、2040年提前用罄。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給與福利處長陳素枝表示,立院這次修法重點,除了取消調降所得替代率,也希望月退休金恢復為隨現職人員待遇調整,以及按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成長率來直接調整。依照目前退撫法,月退休金已經有調整機制,當CPI累計達到正負5%就啟動,另外,每四年定期檢討;如果恢復月退休金隨現職人員待遇調整,會造成「雙重調整機制」,也會間接造成基金更大負擔。
國民黨立委提案要求月退休金依照CPI來調整,陳素枝強調,現職人員跟退休人員的給與,應該有不同制度設計,現職人員待遇是對工作表現及工作付出的報償,所以相關待遇調整要考慮消費者物價指數、政府財政負擔、民間薪資水準,還有工作辛勞成果展現,綜合考量這些因素,公務人員現職待遇不見得每年調整。
她續指,如果按照現在的提案「月退休金隨CPI比率直接調整」,以2024年來看,公教人員調薪4%,可是當年CPI累計成長率5.51%,意味退休金就要調5.51%,可是現職人員只調4%,這對現職人員是相當不公平的。
陳素枝認為,相關提案不應該成立,如果取消調降退休公教人員所得替代率、恢復隨現職人員待遇調整,月退休金跟現職人員的所得會越來越接近,會成為現職人員提早離退的誘因,建議從繳費義務、累計給付之間的平衡性,來探討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