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分析|賴清德國慶演說挑戰中國敘事權 「不再以衝突表達存在」

出版時間:2025/10/10 15:13
政治 黨政要聞
法亞施 文章
學者觀察,總統賴清德國慶演說語言策略巧妙轉換。陳卓邦攝 zoomin
學者觀察,總統賴清德國慶演說語言策略巧妙轉換。陳卓邦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今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國慶文告,總計提了51次台灣,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各提2次,觸及兩岸關係的篇幅明顯縮水,東海大學中國大陸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洪浦釗解讀,講稿展現出「掌舵者」賴清德的態度不再隨波主流,主動進擊設定航線,兩岸論述語言也升級,不再以衝突表達存在,而是以制度角色塑造空間。

對比賴清德今年、去年的國慶演說,學者洪浦釗表示,賴清德去年以「團結台灣」為主軸,展現內政穩定,今年講稿明顯從「防衛性語言」轉為「戰略性敘事」,演說的主體脈絡從經濟出發,以民主信心為基礎,逐步推進到國防與外交層次,呈現民選領導人在國際變局中的戰略再定義。

賴清德國慶演說語言變了!藏戰略意涵

洪浦釗分析,過去台灣在美中角力間,往往只能被動調整航向;今年講稿展現出賴清德的「掌舵者態度」,不再隨波逐流,而是主動設定航線,讓台灣從被動觀察的對象,轉為能引領區域方向的導航者。

賴清德:「一個確定的台灣,將是不確定的世界,一股重要而且可靠的穩定力量」,洪浦釗認為,這不只是經濟口號,更是地緣政治宣言,重新詮釋台灣的存在意義「不是國際紛爭的受害者,而是秩序穩定的貢獻者。」

今年賴清德在國慶演說中,頻頻提台灣、講了51次,而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則僅提2次,洪浦釗觀察,去年賴清德在國慶演說指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個法理性表述今年未重現,而改以「民主台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取而代之,他認為背後具戰略意涵。

洪浦釗解釋,語言轉換極為關鍵,象徵台灣從「自我界定」走向「國際連結」,從去年對中辯護,轉為今年對區域秩序發聲,當賴清德呼籲中國「體現大國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等於在國慶講台上,正面挑戰中國長年壟斷的國際敘事權。

洪強調,這不是對抗,而是以理性語言重申國際現狀:台灣已是印太區域不可忽視的制度性存在,也是民主陣營抵禦威權擴張的重要節點,這是一種外交表態,更是對中國敘事霸權的理性回應。換種角度看,語言的升級展現出賴清德的外交自信與成熟,不再以衝突表達存在,而是以制度角色塑造空間。

府發言人拆解國慶演說重點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曝說,賴清德透過國慶文告梳理歷史,也定義這一年所擘畫關鍵未來的幾項發展,堅定向國人、國際傳遞出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跟作為。

郭雅慧對於全篇脈絡提綱挈領,去年國慶文告開場從113年前有一群充滿理想報復的人去創立中華民國,今年直接破題稱「中華民國國慶、祝福國家生日快樂」,一路從台灣的主體性出發,跟世界進行對話。

郭指出,今年國慶文稿由民主、和平、繁榮3個關鍵架構串連,這也刻畫出屬於今年的3個時代意義,首先從民主角度,今年是台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因為解除戒嚴的天數在9月10號正式超越戒嚴統治的天數,也就是「民主換日線」。

第二講到經濟,賴清德用繁榮prosperity來描繪這是崛起的一年,在世界各樣挑戰中,台灣經濟一直也持續在突破,刷新很多歷史記錄;賴將台灣擁有全球供應鏈優勢歸功於台灣人民幾十年來的努力,也是全體台灣人民共同的資產。

最後,進入和平架構,適逢今年是二戰終戰80周年,賴清德清楚指出二戰留給世人的啟示「團結必勝、侵略必敗」「和平必須靠實力」。

世界政經局勢動盪,夾處在中美兩大國間的台灣震盪更顯劇烈,賴清德則透過演說喊話國人,變局中不能夠自我懷疑、舉棋不定,要把握機會勇敢佈局,展現出台灣有自信、站穩。同時,闡釋要透過「投資、貿易、產業」三個手段來發展經濟,包括擴大內需、推動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基礎建設;深化國際經貿合作,讓台灣鏈結到國際;打造AI新十大建設等護國群山,編百億預算投資智慧醫療等等。

賴清德提到,「一個確定的台灣,將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重要而且可靠的穩定力量」,總統的使命是照顧每一個國人,另外一方面要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並首度公佈「台灣之盾」,也提到今年底要提國防特別預算。

郭雅慧表示,總統藉國慶場合,一方面跟國人報告,另方面也向國際表達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賴指「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因背後不單牽涉國家安全,也攸關國防產業發展,亦即預算支出可以帶動國防軍工產業,厚植產業實力,具體方法包含自主研發,來深化本土供應鏈,最重要的是,帶動年輕人投入創新產業,促AI技術更上一階。

郭雅慧強調,國防預算所隱藏的國防產業跟高科技技術發展,是台灣未來很重要的發展藍圖,這也是隱藏版護國群山當中的一個可能。

演說尾聲,賴清德分享兩個感人故事,分別是海外僑胞自主集資、募款,在紐約時代廣場登台灣廣告,讓台灣在世界上被看見;另一個是鏟子超人的故事,用這兩個故事點出台灣精神。最後,賴清德說明,身為總統的使命就是帶領國家無畏風雨、不怕挑戰,勇敢向前,邁向更美好的明天,同時照顧國人健康、給年輕世代更好的環境,讓年輕家庭更無後顧之憂,這些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學者觀察,總統賴清德國慶演說語言策略巧妙轉換。陳卓邦攝 zoomin
學者觀察,總統賴清德國慶演說語言策略巧妙轉換。陳卓邦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賴清德 # 國慶日 # 兩岸關係 # 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