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國防部新版《全民國防手冊》 提醒民眾「任何戰敗、投降都是假訊息」

政治 黨政要聞
2025/09/16 12:21
蘇柏銓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防部今舉行新版「全民國防手冊」公布說明記者會,全動署物力動員處處長沈威志說,新版全民國防手冊以推廣全社會防衛韌性,「有準備更安全」的行動理念,強化提升國人對危機的認知跟自我防衛的能力。手冊內容也提到,危機發生時,中國製的監視器跟影像感測器,可能被敵方所用、更強調「倘若台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

國防部今公布新版《全民國防手冊》 。蘇柏銓攝 zoomin
國防部今公布新版《全民國防手冊》 。蘇柏銓攝

今年度公布的全民國防手冊全名為「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物力動員處處長沈威志說, 社會大眾是「全社會防衛韌性」的重要元素,本手冊為推廣「有準備、更安全」行動理念,提供民眾對威脅認知及相關應變資訊等重要安全指引,以提升自救互救保護能力及堅定防衛意志。

沈威志說,此次手冊主題為「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內容區分平時的準備、當危機來臨時、守護家園等3個章節,共18個標題。手冊亮點則包括封面採用防潑水、主視覺仿效防災背心採取橘黃色,顯眼又親切,內容內文採用插圖,易讀好懂,共29頁;同時可掃QR code延伸學習,連結自救互助專業教學影片,最後是提供線上網站跟離線PDF雙版本。

歷次全民國防手冊對照。國防部提供 zoomin
歷次全民國防手冊對照。國防部提供

沈威志指出,手冊參照法國、瑞典、芬蘭、挪威、立陶宛等國家,主要提供民眾處於天災危險或戰爭時該做什麼事,並將互助合作納入手冊內容,指導民眾如何準備及度過危機。

沈威志說,新版手冊發布區分中文、英文和手冊網站,並結合媒體宣傳強化推廣成效,初步規劃先印刷5千本定點發放,在軍備局北部印製廠印刷,並全動署預算支應,後續納入通盤考量,原定9月21日發布,搶先在國家防災日災防演習現場跟北中南三個全聯門市發放。

本次全民國防手冊亮點。蘇柏銓攝 zoomin
本次全民國防手冊亮點。蘇柏銓攝

上一次全民國防手冊公布是在2023年,當時強調「強化全民應變能力」,媒體詢問此次和上次手冊的區別,沈威志說,從俄烏戰爭到現在,全動署4年出了3本手冊,第一本要讓各地政府做範本,強化韌性,第二版重點在強化民眾應變,今天新版的手冊,則是強化提升國人對危機的認知跟自我防衛的能力,新版手冊是以推廣全社會防衛韌性,「有準備更安全」的行動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的全民國防手冊,當時「敵我識別」展示4種「敵軍服飾」,卻被揭發,部分解放軍服裝是舊款圖示,與現今解放軍服裝不符。

今年新版手冊則完全移除,沈威志表示,敵我識別是非常專業的課題,大到飛機到人員服裝,如果說中共武力犯台,當民眾看到軍人的時候,可能因為距離環境背景甚至敵軍穿我軍服裝企圖混淆,要讓民眾辨識敵我確實有難度,考量生命安全第一,鼓勵、指引民眾看到軍隊建議是採遠離危險區域,若無法立刻遠離,找沒有窗戶的建物保護自己。

全動署物力動員處處長沈威志。蘇柏銓攝 zoomin
全動署物力動員處處長沈威志。蘇柏銓攝

另此次將號召投入民防獨立一個章節,沈威志解釋,台灣《民防法》有規範,地方政府可以組民防團隊,除了災害防救、社會秩序維護外,包括支援軍事勤務。《兵役法》規定36歲以下要服兵役,在國外有編制國土防衛隊、民防隊,但我國法律限制,武裝團體就是軍人、警察、海巡,沒有其他可以武裝的,這部分還是要依法行使。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國防部 # 全民國防手冊 # 沈威志 # 全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