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急凍2類人要當心 醫示警:染流感後「每10人恐至少1人中風」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今天下午第3波寒流來襲,今晚氣溫下探7°C,越晚越冷,明天平地的最低溫將降至5°C左右,民眾務必添加衣物,做好保暖工作。除高齡、三高族要注意外,醫師提醒,氣喘患者及近期曾得過流感者也要當心腦中風風險。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表示,根據2019年在國際中風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感染流感後的15天內,每10個人中,就有至少1人可能會中風。
陳龍解釋,流感病毒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可能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近日他就遇到1名本身沒有任何慢性疾病的60歲婦人,感染流感後出現咳嗽、流鼻涕、頭痛、頭暈、肌肉痠痛等症狀,後來在家中右手無法拿住杯子,陳龍說,而且照鏡子時發現臉看起來有些歪斜,懷疑是腦中風徵兆,緊急送醫後推測可能是因為流感造成血管發炎,進而引起小中風,所幸及時治療後恢復良好。
此外,陳龍還提醒氣喘患者在寒冷天氣中也很容易發作,導致呼吸困難和血氧水平下降,與沒有氣喘的人相比,中風風險高出1.3倍,不可不慎。
陳龍呼籲,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中風,都應該對「中風徵兆」保持警覺,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評估口訣,把握4.5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快打119才能啟動醫療快速通道;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及腦中風家族史等。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在感染流感之後,往往都需要好多的禮拜,才能恢復體力?你問問身邊的人,搞不好會有這種累累的感覺!」
黃軒指出,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一種被稱為「病毒後疲勞症候群」(Post Viral Fatigue Syndrome, PVFS)的疾病逐漸受到關注。他解釋,「病毒後疲勞症候群」是指人體在急性病毒感染(如流感、EB病毒、新冠病毒等)恢復後,持續數週至數月出現無法以其他疾病解釋的慢性疲勞狀態。其特徵包括:
1. 極度體能衰竭:輕微活動後疲勞加劇,休息後難以恢復
2. 認知功能下降:專注力、記憶力減退,俗稱「腦霧」
3. 持續性疼痛:肌肉關節痠痛、頭痛反覆發作
4. 睡眠障礙:即使長時間睡眠仍感疲倦。
黃軒提醒,若疲勞持續超過6個月,或合併以下症狀,需警惕可能發展為「慢性疲勞症候群」(ME/CFS):
這個就類似「慢性疲勞症候群」,其症狀,尚可自我評估一下:以下8個症狀符合4項,超過6個月以上,更是要小心,記得提早回診就醫。
1.記憶力及專注力減弱
2.運動後疲倦無力超過24小時,仍然不能恢復
3.睡眠無法消除疲勞
4.肌肉不定時痠痛症狀
5.關節疼痛,卻沒有紅腫發炎發炎
6.淋巴結疼痛
7.持續喉嚨痛或異物感
8.頭痛,和之前發生的疼痛不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