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明郵局可領現金!詐團搶先下毒手 警公布惡質手法籲防詐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政府普發現金1萬元將於明日(24)周一開放可到郵局臨櫃領取現金,卻有許多民眾已不慎落入詐騙集團毒手。近期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接獲數起典型案例,受害者因相信普發現金被冒領、或資料被盜用、甚至可代領等話術而陷入圈套,其中有人聽信假檢警要求「暫時代管資產」以證明清白,不僅給出銀行金融卡,更交付家中收藏的黃金,遭騙走上百萬元,損失慘重。
案例一:假郵局、檢警連環局 要求面交金飾與提款卡
詐騙集團蹭普發1萬郵局領現契機,層層轉接假檢警瓦解受害者心防。有民眾接到自稱「板橋郵局」員工來電,急促謊稱他的普發1萬元遭冒領,隨即將電話轉接給假的「新北市警察局偵查隊」。隨後,假警察要求加LINE聯繫,並陸續以「吳警員」、「王督察」及「王檢察官」等多個假身份出現,傳遞偽造的司法文書,謊稱民眾涉及刑事案件。
為取得信任,詐騙集團要求受害者為證明清白,假檢警約他到高雄鳳山某間家樂福門口,將資產(包括家中收藏黃金、金飾、存摺、提款卡)面交給指定人員「暫時代管」,讓受害者在慌亂中主動交付所有財物,幾天後他去郵局,才發現帳戶被提領了整整46萬元,連黃金也音訊全無,總計被騙走價值106萬元資產,事後警方通知他這根本就是典型的「假冒公務員詐騙」,他才驚醒自己被一群詐騙集團耍得團團轉,既無奈又憤怒。
案例二:假網站與假網友代辦「普發現金額外補助」 詐騙金融卡變警示帳戶
除了假冒公務員,詐騙集團也利用網路社群和假廣告進行詐騙。有民眾在網路上看到「高齡者額外補助方案」或「可代辦快速入帳」的廣告貼文,便信以為真。不法分子會要求受害者加入「福利社經理」LINE帳號,引導他們到高度仿真的假網站輸入個人資料,並謊稱「帳戶認證未完成」,最終要求民眾將金融卡及密碼以郵寄或超商「店到店」方式寄出。
受害者說,過了一段時間,銀行突然通知她帳戶遭警示,她急著傳LINE詢問對方,但對方再也不回覆了,她才意識到自己被詐騙。事後她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報案,被告訴這是常見的「假廣告詐騙」,而她交出金融卡帳戶,還有可能變成詐欺幫助犯,她瞬間腦袋一片空白。
案例三:誆稱代辦普發現金 受害者提款卡遭騙成警示帳戶
有民眾於11月上旬在網路上結識一名不知名網友,對方謊稱有「政府合作窗口」,可協助「快速代辦」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詐騙集團接著以「核對帳戶資料」為由,要求受害者將郵局提款卡及密碼裝袋,並依指示寄送到指定便利商店。受害者因急於領取,誤信對方所言,自以為將不常用的金融卡寄出即無礙,卻因此掉入陷阱。
直到11月中旬,他去郵局辦事,存摺卻沒辦法刷,郵局櫃員一臉嚴肅地對他說:「先生,您的帳戶資金有多筆異常交易,已經被通報警示帳戶。」他整個人愣住,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原來所謂的「幫忙代領」根本是騙局,他們利用「普發現金」這個名義,騙他主動交出金融卡和密碼,實在太可惡。
防詐五大守則
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提醒民眾,政府機關絕不會要求以任何名義寄送提款卡,勿相信任何號稱能「代辦、快速入帳」的管道,避免帳戶淪為詐騙人頭戶。165反詐騙專線呼籲,民眾務必謹記防詐五大守則:
1.公務機關不會將民眾電話相互轉接:檢察官、警察、郵局或165等不同公務機關絕對不會透過電話相互轉接,重要通知一定以書面為之。
2.不談論刑事案件:聽見任何自稱檢警或公務員來電提及「涉及刑案」、「身分遭冒用」或要求「證明清白」,應立即掛斷電話並向165查證。
3.無代管資產機制:司法機關絕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民眾將個人資產、提款卡、黃金等貴重物品交予陌生人「代管」、「凍結」或「保管」。
4.核實普發1萬官方資訊:普發現金相關資訊請務必連結10000.gov.tw查詢,政府不會要求寄送或驗證金融卡、信用卡。
5.勿信快速代辦:不要相信任何來路不明的網友或廣告聲稱可代辦、協助加碼或放大普發現金。
警政署籲請民眾隨時保持警覺,避免因一時心急而將個人財產拱手讓給詐騙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