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訊
KNEWS
⚡
印尼峇里島推垃圾減量 禁用小寶特瓶業者跳腳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印尼度假勝地峇里島(Bali)為了解決島上的塑膠微粒汙染和垃圾問題,4月起禁用容量在1公升以下的小寶特瓶,引來當地飲料業和塑膠業者抗議。

峇里島每天製造3436公噸垃圾,近24%垃圾被隨地亂丟,43%垃圾被送到掩埋場,僅17%的塑膠垃圾獲得回收。每逢雨季大海又把附近其他省份的垃圾沖上峇里島海灘,讓當地政府頭痛不已。
為了減塑,峇里島2018年起禁止餐廳和超市使用塑膠袋,後來獲得首都雅加達等城市跟進,上月進一步禁止製造和販售小寶特瓶,並要求公家機關、私人商店、市場、學校和祈禱室,必須垃圾分類。
但軟性飲料產業協會抱怨,禁用小寶特瓶害他們少賺5%,「峇里島是飲料業的重要市場,島上觀光客多,經濟暢旺,禁令對我們的衝擊很大。」
峇里省長瓦揚(I Wayan Koster)建議,飲料應該改用玻璃容器盛裝,村莊等地方行政單位若不從,將失去政府補助、甚至營業執照,還要被列入「不環保」黑名單公布在省政府的社群網站上。

印尼塑膠協會秘書長法賈抱怨,禁用一次性塑膠袋、塑膠吸管等政策立意良善,但可能造成新的問題,「禁用塑膠袋後,人們改用環保袋,但有的環保袋也是塑膠做的。塑膠吸管被禁後,人們改用竹子或金屬做的吸管,但洗碗精會汙染河水,加速布袋蓮生長,造成阻塞影響生態。」
環保團體則是抱怨政府沒有徹底執行禁令,「島上超市還是有賣小寶特瓶裝的礦泉水,依然有觀光客在買。」
去年他們曾將學校販售的寶特瓶飲料和食物送驗,全都驗出塑膠微粒,「所以禁用一次性塑膠才會這麼重要。塑膠裡面含有很多化學物質,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分解,有的還會先分解成塑膠微粒,汙染孩子們的食物和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