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光復滿月7|家具業者繞半個台灣馳援數百床:能幫鄉親是我們的榮耀

出版時間:2025/10/31 07:05 (更新時間:2025/10/31 07:43)
生活
林林 文章
賴昀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賴昀岫、林林/花蓮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滿月後,光復鄉居民仍心有餘悸,例如身為年邁公婆照顧者的阮小姐,在堰塞湖尚未真正被處理好之前,甚至不敢住在一樓,且洪水來得兇猛,家具家電都毀於一旦,所幸有佛光山的捐贈;此外,也有許多家具業者看到災民的困境,募集200多套床組,準備發給經濟弱勢戶,就算忙到只睡2小時仍覺得開心。

鄭先生(前)和其他家具業者,繞過半個台灣載送數百組床具到光復。林林攝 zoomin
鄭先生(前)和其他家具業者,繞過半個台灣載送數百組床具到光復。林林攝

阮小姐告訴《知新聞》,現在聽到下雨天就害怕,當時水來得很急,從聽到「水來了」到關上門、水跟著進來,才幾分鐘時間,從2樓五下看,波浪式的水流讓她直呼「好恐怖」,就算過了1個月仍有所恐懼,想著山上堰塞湖的水會不會下來,希望中央可以協助解決。

先生在年初過世後,阮小姐獨自照顧90幾歲的公婆,老人家不願意離開的話,所以她也沒辦法走、覺得還是有一份責任在,選擇留下來就近照顧,她也沒有刻意去搶物資,還好佛光寺妙勳法師知道會員們有這些狀況,幫忙送來了熱水壺、電子鍋、電風扇和冰箱等家電,後來又有了桌椅等家具,才讓生活逐漸回到正軌。

阮小姐(左)告訴《知新聞》,現在聽到下雨天就害怕。林林攝 zoomin
阮小姐(左)告訴《知新聞》,現在聽到下雨天就害怕。林林攝

此外,有些災民選擇主動出擊,例如大同鄉的居民,透過網路向慈善團體「發現公益」求助。成員王大哥表示,社團在9月24日就接到當地災民通報,就前來幫忙召集一些機具、志工,還有一些大型清淤物資,他自己前後也來了五趟,每次待3-4天,「累一定會累,但是感觸是覺得,幫上我們自己的鄉親同胞,滿有一種榮耀感、榮譽感。」

一個階段後發現,還需要床、小家電等,所以就著手協助媒合。王大哥說,很多響應的家具業者,是因為看到災民都睡在地板上的影像,決定投入協助,後續一戶戶訪視,確認為經濟弱勢戶、老弱殘病等並造冊,截至10月24日已媒合64戶、優先發放。

災後一個月,當地居民領取家具,慢慢讓生活回到正軌。林林攝 zoomin
災後一個月,當地居民領取家具,慢慢讓生活回到正軌。林林攝

響應王大哥號召的家具業者鄭先生、徐先生等人,更是繞過半個台灣,從新竹、苗栗等地,載著200多組由民眾認領捐贈給災民的床具馳援。

來自苗栗的鄭先生經營沙發工廠,看到花蓮災情這麼嚴重,就決定捐床墊還有床底,許多民種也一個約一個,以組為單位認領,所以有一台卡車上面,掛著寫有響應捐贈的「芳名錄」,就這樣一個一個約,已經募得200-300床,第一次參加這類大型活動的他笑說,雖然前一天以來只睡2個鐘頭,但還是很開心。

來自新竹的業者徐先生則表示,自己就是因為看到這些畫面而有感觸,想著從事家具行業的自己,是不是可以捐贈床墊或床架等,後續還會繼續詢問,有沒有其他需要捐贈的品項,可能會再來第二趟。

看更多:光復滿月6|71歲兒憶抱96歲母逃生 百年木屋洪災後重創:好累

一箱箱的餐椅,準備送到民眾家中,成為新生活的元素。林林攝 zoomin
一箱箱的餐椅,準備送到民眾家中,成為新生活的元素。林林攝
徐先生(右)提到,自己就是因為看到這些畫面而有感觸。林林攝 zoomin
徐先生(右)提到,自己就是因為看到這些畫面而有感觸。林林攝
災民睡在地板上的影像,讓這些業者決定投入協助。林林攝 zoomin
災民睡在地板上的影像,讓這些業者決定投入協助。林林攝
響應本次號召的業者鄭先生(左)笑說,雖然前一天以來只睡2個鐘頭,但還是很開心。林林攝 zoomin
響應本次號召的業者鄭先生(左)笑說,雖然前一天以來只睡2個鐘頭,但還是很開心。林林攝
床具會依據訪視造冊名單,送到符合經濟弱勢的民眾家中。林林攝 zoomin
床具會依據訪視造冊名單,送到符合經濟弱勢的民眾家中。林林攝
小發財車一輪街一輪前來,把床組送到需要的災民家中。林林攝 zoomin
小發財車一輪街一輪前來,把床組送到需要的災民家中。林林攝
志工們攜手合作,將大型床架從貨車裝卸到發財車,準備前往災民家中。林林攝 zoomin
志工們攜手合作,將大型床架從貨車裝卸到發財車,準備前往災民家中。林林攝
截至10月24日已媒合64戶、優先發放。林林攝 zoomin
截至10月24日已媒合64戶、優先發放。林林攝
光復鄉的重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協助。影音中心攝 zoomin
光復鄉的重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協助。影音中心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馬太鞍溪堰塞湖 # 花蓮光復 #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