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健康觀察|長照3.0偏鄉醫難尋 比照日本?度假兼上班添吸引力

健康觀察|長照3.0偏鄉醫難尋 比照日本?度假兼上班添吸引力

【專欄/吳連富】迎向超高齡社會,醫療普及一直都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偏鄉常有所謂醫師缺乏問題,導致偏鄉民眾要接受健保照顧網同時,交通就是最大障礙,賴清德總統說要推動長照3.0,其中最簡單的口號就是:讓醫師走向社區,不論哪一個政黨執政都關心人口高齡化問題,馬英九前總統推動長照1.0,蔡英文前總統推動長照2.0,他則將推動長照3.0。過去8年全國長照據點從700多個,增到超過1萬4千個,經費從2016年的50億元,今年度達到876億元。明年度編列927億元再創新高。但最根本財務安定來源的制度問題顯然還是沒被提到。
日本觀察|四國遍路沉浸式旅遊吸觀光客 尋找台灣版「遍路巡遊」

日本觀察|四國遍路沉浸式旅遊吸觀光客 尋找台灣版「遍路巡遊」

【專欄/吳連富】在台灣旅遊廣告上,看到了日本充滿感性的行銷廣告:換上朝聖者服裝出發!循著弘法大師的足跡 ..以「跳點」方式走訪四國88箇所中的特色寺院與佛法結緣於「四大道場」,-尋求悟道的「發心道場」,-路途最艱難的「修行道場」, 斬斷煩惱的「菩提道場」,象徵從煩惱中解脫的「涅槃道場」,感受傳統文化與心靈的深度洗禮回歸本心,探索「修行」的真諦。

當我們還繼續用傳統方式補貼招攬入境觀光客的行銷,日本人又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留住觀光的客人,除了體驗沉浸式旅遊外,居然在行之有年的四國遍路,還重新包裝推出這樣的禪修之旅。

業者可以在日本的行程裡做包裝,但在台灣我們是否可用相同方式吸引外國遊客?我們知道今年日本應該可以達到疫後4千萬遊客的觀光目標,可是台灣今年要恢復到疫情前的入境觀光客水準似乎還有一大段距離。
半導體觀察|台積電跨歐亞美的世紀戰略 護國神山變「世界群山」

半導體觀察|台積電跨歐亞美的世紀戰略 護國神山變「世界群山」

【專欄/吳連富】2024年8月20日在德國德勒斯登ESMC破土典禮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德國總理蕭茲與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見證下,正式將台積電版圖跨出歷史新頁。德國建廠補貼比日本的40 %還高,達到建廠金額的50 %,這比美國的10幾趴更展現了歐盟爭取台積電的決心和誠意,對歐盟來說,這也像文藝復興一樣有象徵歷史性的一刻,但對台積電來說,則是地緣政治之下,不得不做的必要佈局。另外從台積電買下群創在南科廠房,在一個月內就決定的情勢來看,可知最新技術COWOS的需求非常旺盛,台積電必須做出相對迅速而果敢的決策。
AI觀察|產業鏈開始衝 支援彈藥電力在哪裡?

AI觀察|產業鏈開始衝 支援彈藥電力在哪裡?

【專欄/吳連富】AI教父黃仁勳一到台灣,AI相關股票就會跟著大漲,大家也說AI相關產業鏈是未來台灣產業競爭優勢所在,希望可以成為台積電之外的護國群山,可是黄仁勳也告訴我們,他擔心電力供應問題。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指出,從2024年到2033年,我們每年用電成長率預計為2.8 %,2008年到2023年,每年的用電成長的數字只有1.06 %,隨著AI爆發性成長,預估2030年用電在AI產業的數目將較目前多3倍,所以現在爭相要籌設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在桃園以北幾乎已無供電可能(因為沒有地方可設電廠)。

我們一直在討論台灣缺電問題,台電說台灣沒缺電,但是我們不夠的是「綠電」,要全力發展AI產業供應鏈的同時,要深刻思考「綠電」供應是否足夠?
日本觀察|「日本故鄉稅」領和牛海鮮 花蓮學起來!不撒幣救觀光

日本觀察|「日本故鄉稅」領和牛海鮮 花蓮學起來!不撒幣救觀光

【專欄/吳連富】0403花蓮震災重創世界級景觀太魯閣國家公園,部分景區到年底搶通開放,指標景點砂卡礑、燕子口評估重建要7年,讓當地賴以為生的觀光業一落千丈,復甦前景遙遙無期,除了捐款,還有甚麼永續支持的方式,立院畫大餅蓋環島高鐵、橫貫中央山脈的高速公路,和各地區特別預算條例,預算皆來自老百姓納稅錢,身為納稅人可否對自繳的稅有所主張,比如取法日本故鄉納稅,為地方做永續性貢獻。
日本觀察|最大壽險公司可延到70歲退休!震撼彈讓年輕人「躺平」 

日本觀察|最大壽險公司可延到70歲退休!震撼彈讓年輕人「躺平」 

【專欄/吳連富】日本最大壽險業者「明治安田生命」今年7月宣布,將從2027年起,依員工意願可申請將退休年齡延長到70歲,同工同酬,還可選擇周休三到四日,為整個日本就業型態投下震撼彈。老人把位子都占了,有人憂慮恐讓看不到未來的年輕人乾脆「躺平」,轉念一想這新制不該放在同工同酬的競合,而是年長與年輕人互補不足,提高公司生產力,薪酬的增加也是必然的道理,台灣應該也要開始準備了吧?
歷史觀察|故宮看得見的紅樓夢 賈寶玉那個時代的玉珮長這樣  

歷史觀察|故宮看得見的紅樓夢 賈寶玉那個時代的玉珮長這樣  

【專欄/吳連富】最近台北故宮「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非常夯,將平面文字的小說《紅樓夢》,變成貼近身邊的實體展覽,想像中劉姥姥用過的器皿、賈寶玉的玉珮都在眼前出現了。策展團隊的用心與創意,用貼近生活的角度,讓參觀民眾跟小說裡的文物、人物,展開有溫度的接觸。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