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齊心致敬衛福部長邱泰源 細數6大貢獻與典範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行政院今日揭曉內閣改組名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將接掌衛福部部長,現任部長邱泰源確定下台,醫界晚間特別公開向邱泰源表達最高的肯定與誠摯感謝,細數從長照、健保永續與制度改革、癌症防治、醫護人力改革、分級醫療與社區照護,到國際醫衛外交與青年培力,邱泰源留下的貢獻與典範將長遠影響台灣的醫療發展。 2025/08/27 21:36 生活 醫藥
人物|資歷完整石崇良升任衛福部長!邏輯好、善溝通、處事接地氣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將升任衛福部部長,因資歷完整、頭腦清晰、處事接地氣,推動政策不拖泥帶水,醫界、藥界均看好,也期待能逐一化解棘手問題,包括護理人力流失導致開不出病床、急重難罕科別醫師不足、因應國內外局勢變化加強藥品韌性、健保點值低、分級醫療等。 2025/08/27 19:17 生活 醫藥
「急診醫師」石崇良接衛福部長!醫師藍委態度曝 他嘆邱泰源做得辛苦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行政院今公布內閣改組名單,有9部會16閣員調異動,先前傳出不願請辭的衛福部長邱泰源確定下台,由健保署長石崇良接任。醫生背景背景出身的藍委陳菁徽表示,石崇良過去擔任急診醫師,想必能感同身受急診面臨的各種問題,盼他扛起重責大任,不為名利,全心全意為醫界找方法,為人民健康找出路;藍委蘇清泉則說,邱泰源做得很辛苦,盼石崇良發揮所長。 2025/08/27 15:40 政治 黨政要聞
石崇良接衛福部長!民眾黨轟:請先向萬華人道歉 大砲醫師讚最佳選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卓內閣大換血,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公布人事調整名單,共有16位閣員調整異動。其中,衛生福利部將由現任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出任部長,現任疾病管制署莊人祥署長擔任常務次長。雖然醫界大多高度認同石崇良擔任衛福部長,經常針砭時事、飆罵前部長邱泰源的大砲醫師蘇一峰也讚石崇良是最好的選擇,不過民眾黨新聞輿論部主任、發言人吳怡萱則點名石崇良「請先向萬華人道歉」! 2025/08/27 14:35 政治
批內閣改組沒誠意 朱立倫:主導大罷免的人都沒事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行政院今宣布內閣改組,異動閣員高達16位,包括國發會、經濟、衛環、數發、環境、教育、體育、原民會、僑委會9部會。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內閣改組讓人失望,主導大罷免的人都沒事,反而是非政治性、專業閣員被換掉,顯示賴清德跟卓榮泰沒有反省誠意。 2025/08/27 14:17 政治 黨政要聞
石崇良升衛福部長 醫雙手比讚:嚇一大跳、相當期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長新氣象!行政院本周啟動內閣改組,衛福部部長將由現任健保署長石崇良升任。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稍早幾乎與媒體同一時間得知訊息,直呼「我也嚇一跳,嚇一大跳」,但認為這個人事安排「非常好」、相當期待,大讚對方資歷完整,推動各項醫療業務的腳步也都相當快速,笑稱「我們醫療機構在後面追趕得還滿辛苦的」,同時也期許他上任後,持續落實分級醫療。 2025/08/27 14:07 生活 醫藥
石崇良將接任部長 藥界大佬讚「腦筋最清晰、衛福部撿到寶」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我認為衛福部可以找到他來當部長,是撿到寶了」,對於健保署長石崇良接任衛福部長,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給予高度肯定,除了在健保會中的互動,先前Covid-19疫情期間也有革命情感,相處下來認為對方身段柔軟、處事接地氣,可說是衛福部官員中,頭腦最清晰的一個;雙方稍早也通過電話,自己已親自表達恭喜之意。 2025/08/27 14:03 生活 醫藥
健保署長石崇良接衛福部長 邱泰源轉變態度:全力配合調整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內閣改組人事逐漸底定,衛福部部長邱泰源確定下台,由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任,衛福部長邱泰源今日(8/27)回應,全力配合行政團隊的調整,不管是什麼角色都可以為人民健康及國家發展奉獻,期望各界繼續推動健康台灣的工作,讓台灣人民更健康。懸缺已久的衛福部常務次長則由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升任。 2025/08/27 12:34 生活 醫藥
有亮點!內閣調整15人名單曝光 卓榮泰明親自宣布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大罷免落空,賴政府啟動內閣改組,政院政院下午公布新人事,異動人數高達16人,包括行政院正副秘書長及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數發部首長等全大風吹,被總統賴清德慰留下來的行政院長卓榮泰明天將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親自宣布改組人事。 2025/08/27 12:09 政治 黨政要聞
血癌患者福音!9月起「抽血幹細胞」健保給付調高10倍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血癌患者因為肩負造血任務的骨髓出現癌病變,導致不成熟的白血球過度增生、影響正常血球生長。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宣布利多,將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的健保給付費用提高,比照骨髓移植的費用,僅給額度增加10倍,預估每年約千人受惠,健保新增支出則不到億元。 2025/08/12 16:16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