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連情緒也中暑!研究:氣溫每升1°C 憂鬱風險升7%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大暑」過後氣溫節節飆高,有些人不只中暑、失眠,還出現心情低落、煩躁易怒、提不起勁的現象。精神科醫師表示,別以為只是太熱太累了,當心是「氣候型憂鬱」找上門。研究指出,一旦年均溫超過23°C,每上升1°C,重度憂鬱症風險將增加約7%,極端氣候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 2025/07/26 14:08 生活 醫藥
孩子變家暴者!去年通報4253件 七成有特殊身心狀況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統計,2020年至2024年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之通報案件逐年增加,去年就通報4,253件,這類案件中的未成年常合併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智能不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情緒與行為障礙,尤以國小階段相對嚴重,直逼八成。保護司呼籲,這類暴力恐持續惡化至成年階段,及早介入才能終止暴力循環。 2025/07/25 17:03 生活 醫藥
別輕忽ADHD過動症!9.02%學齡童盛行 醫揭治療黃金期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這小朋友看起來「比較吵、比較不聽話」?《我們與惡的距離II》劇中角色胡冠駿,是一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者,他因家庭誤解、社會忽視,逐漸走向人際疏離與反社會傾向,引起一連串暴衝脫序行為,造成社會問題。恩主公醫院精神科主任蔡芳茹表示,雖然6歲至12歲以前是ADHD的黃金治療期,但臨床經驗顯示,「任何時候只要開始治療,都還來得及改善。」 2025/07/15 14:28 生活 醫藥
不再全民公費打新冠疫苗!今年秋冬限10類人 6-49歲得自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民公費接種新冠疫苗走入歷史!疾病管制署今日(6/27)宣布,國際接種建議由「普遍接種策略」轉為「風險族群導向策略」,2025年秋冬公費新冠疫苗接種對象不再為「年滿6個月以上所有民眾」,調整為10類對象,6歲到49歲無重症或非高風險族群須自費接種新冠疫苗。 2025/06/27 14:54 生活 醫藥
車禍調解問對方「是男是女」!她精神受創求償 老翁為這句話慘賠6萬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基隆一名退休老先生2023年發生車禍,對造是一名女性,但調解時他拍桌向對方說:「這位先生還是小姐我不知道,你頭髮剪那麼短,口罩戴成這樣子,誰知道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女子認為老翁言詞輕蔑且性別歧視,害她精神受創須到醫院求診,因此提出申訴並求償54萬元,基隆地院判老翁須賠償女子精神慰撫金及醫藥費共6萬餘元。 2025/06/23 18:16 社會 法庭
浪浪轉職當老師!搶救青少年 侯友宜:89隻流浪犬訓練成心輔犬 【記者盧麗蓮、曾伯愷/綜合報導】新北市議員宋雨蓁、戴湘儀今天帶著「心輔犬」的求職信,希望新北市長侯友宜能讓「牠們」當老師,輔助搶救為情緒、心理問題困擾的青少年。侯友宜對此表示,學校已有89隻流浪犬逐漸訓練成心輔犬,並應學校、學生的需求,能夠給予多元的輔導。 2025/06/18 16:54 政治
新冠重症8大警訊!14類人風險高 胸悶痛、呼吸喘立刻就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提醒,如有以下8個重症警示症狀任一種,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務必立刻就醫,兒童的警示徵象與成人不全然同,家長須多加留意。 2025/05/30 12:15 生活 醫藥
買醬油迷路2小時!媽媽哭著守護 林彥宇成社工走出過動人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那天我要去家門口五分鐘路程的商店買醬油,卻分心追著蝴蝶、昆蟲跑,在社區迷路兩小時,媽媽默默跟隨在後不斷哭泣、憂心我的未來」,社工林彥宇分享過動症從小到大對他學業、人際關係、職場造成很大影響,「我一直想被認同和喜歡卻一直做不到,經常暗自哭泣」,大三實習讓他決定為自己負責、改變人生。 2025/04/25 15:02 生活 醫藥
死囚黃麟凱槍決!律師急遞狀求槍下留人 憲法法庭不受理原因曝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絞殺前女友母女奪兩命的死囚黃麟凱,今年1月16日晚間10時02分槍決伏法,當天傍晚槍決消息傳出後,救援律師團緊急向憲法法庭遞狀,聲請暫時處分要求停止執行槍決,但黃麟凱仍於當晚伏法。憲法法庭分案後,認為黃麟凱並無本案繫屬於憲法法庭,不符合暫時處分的聲請要件,因此今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2025/04/07 16:57 社會 法庭
國道警霸凌3|身心科醫師揭霸凌者共同點!職場文化恐助長 這樣預防應對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國道公路警察局江姓人事主任遭一名女科員和6名官警出面指控職場霸凌。身心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職場霸凌是一種普遍卻深具破壞性的現象,受害者往往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層面受到深遠影響,霸凌者通常有自戀型人格特質、權力慾望強、缺乏同理心,也可能有焦慮或憂鬱等情緒障礙,尤其在競爭激烈、講求績效的職場文化,或強調「階級制」的環境,恐讓霸凌行為合理化,怎麼預防、阻止、應對霸凌者行為,楊聰財也給予建議。 2025/01/15 11:57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