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美國商會10日指出,台灣的能源存在2大問題,一是供電恐難以支持半導體和AI產業發展,其次是乾淨能源推行速度太慢,隔天經濟部跳出來澄清,重申今年已新增逾480萬瓩燃氣機組,有專家提醒,「燃氣只能作為發展乾淨能源的過渡期,台灣應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等多元能源,才能符合美方期待。」
非核滿月盤點2|大廠搶光綠電讓再生能源市場失衡 專家提3大解方

非核滿月盤點2|大廠搶光綠電讓再生能源市場失衡 專家提3大解方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灣捨棄核電後,讓再生能源等綠電角色更吃重,隨著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國際減碳政策上路,企業爭相布局綠電,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也在股東會上表示,「所有綠電能買的都會買」,再度引起外界關注,綠電是否都會被大廠「買光」疑慮。據產業界與學者觀察,這波大型企業的綠電搶購潮,除了擠壓中小企業取得空間,更顯示現行綠電市場制度在「沙盒計畫」與「電證合一規範」上有需彌補漏洞。
非核滿月盤點1|興達偷開機、中火全開爭議頻傳 專家:去核後供電調度逼極限

非核滿月盤點1|興達偷開機、中火全開爭議頻傳 專家:去核後供電調度逼極限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灣邁入非核家園已滿月,期間卻陸續傳出興達電廠與台中火力發電廠被多次揭露有「未排入備轉卻實際發電」情況,引發外界質疑是否暗中支援基載電力,台電則數度召開記者會澄清,強調機組啟用屬於正常的調度機制、並非偷跑,但是否也反映台灣電力系統儲備容量接近極限?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指出,這些未公告運轉的案例其實是反映供電的壓力。「尤其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時段,夜間電力缺口愈發明顯,台電在調度上的緊繃狀態將有挑戰」。中經院副研究員陳中舜則表示,此現象的確反映出台電面臨電力負載不穩,可能需要臨時啟用非計畫性機組以因應尖峰需求,「不見得是偷開,但的確顯示系統餘裕不足、調度壓力較高。」
立院通過2028中火無煤決議 經濟部:台中市用電量近45億度缺口由其他縣市電廠支援

立院通過2028中火無煤決議 經濟部:台中市用電量近45億度缺口由其他縣市電廠支援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針對6月3日立院通過2028中火無煤決議,經濟部今表示,台中市自2019年起整體用電需求已高於台中電廠每年發電量,2024年台中市用電量更是六都第一,有近45億度的電力缺口是由其他縣市電廠支援,此決議不僅影響供電,也會連帶影響未來高科技產業進駐台中的投資意願,須再審慎評估。
核三廠歸零1|從10大建設榮景到廢核四!47年核能時代終結 供電難題來襲

核三廠歸零1|從10大建設榮景到廢核四!47年核能時代終結 供電難題來襲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屏東恆春核三廠2號機預計2025年5月17日停止運轉、18日凌晨起除役,台灣將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核電走過47年歷史,曾占全台發電量逾五成,如今歸零,替代能源是否足夠,成全民關注焦點。《知新聞》規劃專題,帶讀者回顧核電廠從十大建設的驕傲,到核四停建的爭議,在半導體及AI資料中心龐大用電需求下,台灣未來如何穩定供電、避免缺電危機。 搶在核電除役前,立法院2025年5月13日通過《核管法》修正草案三讀,讓法定運轉期40年最長可延長20年。但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修法通過不代表核三廠2號機5月18日後可繼續運轉」,仍需經3年半安全體檢程序。 專家示警,核電歸零後的結構性問題,數據表面看起來供電無虞,實際上夜間風險巨大,加上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也令人擔憂,原訂2025年達20%目標,2024年卻僅達11.6%,短期要補足廢核後的電力缺口不太可能。
核電明歸零! 大潭電廠增建機組及三接將扮演穩定能源供應重任

核電明歸零! 大潭電廠增建機組及三接將扮演穩定能源供應重任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核三廠2號機明天正式除役後,台灣進入非核家園,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視察觀塘接收站(三接)及大潭電廠增建燃氣機組整體工程與測試運轉進度,對於中油、台電與施工團隊努力克服挑戰,使試俥進度已達初期供氣及機組接受調度目標予以肯定,並鼓勵持續戮力達成穩定供氣及供電目標。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26年11月起可達20% 經濟部重申明年可達成目標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26年11月起可達20% 經濟部重申明年可達成目標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昨在立院質詢2026年再生能源是否可達成20%目標,經濟部今表示,去年已重新務實檢討再生能源設置目標,除持續推動技術相對成熟的太陽光電、離岸風電,亦加速推動地熱、小水力等多元綠能,預估2026年11月起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達20%,其後更會逐步提高,預估2028年可達23.4%,2030年約可達30%。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