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寶科上半年EPS 2.89元擬配現金股利2元 估第3季營收將可季增年增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電源供應器廠光寶科(2301)公布第2季及上半年營運成果,單季營收為404億元,年增21%、季增11%;營業毛利達89.4億元,年增21%、營業利益為37.3億元,年增14%;營業毛利率達22.1%,營業利益率為9.2%;稅後純益為31.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1.39元。 2025/07/31 08:15 財經 產業脈動
破解儲能3大困境 新羚能源科技引進電業AI應用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全球能源加速轉型,電網穩定性與儲能投資的挑戰日益浮現,新羚能源科技董事長藍蔚文認為,在新興科技的驅動下,AI有望解決這些複雜難題。 2025/07/29 16:10 能源
王永慶長女搶海外儲能商機 「長庚國際能源」華麗轉身拚年底大擴廠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讓外界關注一家成立20年卻相當低調的「長庚國際能源」,背後沒有台塑集團的奧援,全憑「經營之神」王永慶長女王貴雲主導成立,今年第1季營收竟比2024年全年多出1倍,更喊出瞄準海外儲能商機,年底前建桃園觀音新廠。 2025/07/29 08:00 能源
復原直擊|十大神農痛心看「魚一池池浮上來」 淌血煮5千碗龍膽石斑粥暖災民(周末精選)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知新聞》於災後走訪北門區「十大神農」養殖達人黃國良的養殖場,他驚悚回憶颱風天家鄉屋頂被掀翻、電桿倒整排,魚塭更是滿目瘡痍,他花費2小時、繞路上百公里救出員工,但災難還沒完,後續又面臨停電至少9天、發電機陸續「罷工爆掉」的嚴峻考驗,讓他無奈「該做的都做了,只能看著魚一池池浮上來」,慘賠2千萬元,欲哭無淚。不過他把心痛化為愛心,搬出冷凍庫裡的龍蝦、龍膽石斑等50萬元漁產,烹煮出5千碗的超豪華海鮮粥,分送給災民和辛苦的台電人員享用,也成為他此次風災最大慰藉。 2025/07/27 10:22 生活 地方大小事
外媒曝特斯拉機器人Optimus產量僅數百台 遠低於馬斯克5000台目標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The Information今晚爆料稱,特斯拉曾承諾今年生產5000台Optimus機器人,然而今年已過去近8 個月,特斯拉卻遠遠未達到該目標,約僅產量數百台。 2025/07/26 07:45 財經 產業脈動
能源署預告「電業登記規則」修正草案 未來新儲能投入電力交易需提出申請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隨著國內儲能設備、需量反應等新興資源快速成長,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的規模也同步增加,經濟部能源署為有效管理,5月28日完成修正電業法新增「特定電力供應業」,7月22日正式預告。 2025/07/24 16:45 能源
獨家|「十大神農」心寒想出走!災後11天沒電害2千萬魚蝦翻肚 嘆被南市府遺忘苦問:未來在哪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丹娜絲颱風肆虐台南,帶來史上最嚴重的停電災情,更對養殖漁業帶來毀滅性打擊!曾獲十大神農、國家永續發展獎的養殖達人黃國良接受《知新聞》專訪感慨萬千:「偏鄉被遺忘了!我們是災民不是難民!」痛陳感受不到政府的災害應變能力,號稱以農立國,卻是極度的不友善。他深耕12年首次萌生「出走」想法,坦言「該不該繼續堅持把這些東西留在台灣?還是去一個對農漁業更友善的國家!」 2025/07/23 18:25 社會
台積電、日月光拚造林 「彰化女董座」搶台灣首宗國際認證竟不靠碳權賺錢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台積電帶頭瞄準「自然碳匯」,吸引大咖企業投入造林取得碳權,但位於彰濱工業區的「新文欽」卻號稱為國內首宗符合國際碳權認證標準,《知新聞》21日獨家採訪背後的操盤手-亞福儲能專案負責人黃一耘,驚爆此案竟為種樹、不靠碳權賺錢。 2025/07/22 08:00 能源
童子賢砲轟太陽光電!2大改革迫在眉睫 環團籲能源公正轉型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水面型光電為國際趨勢,卻因一場風災引爆爭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批評,當前政策未納入環評且台灣環境不利發展光電,業者憂恐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專家疾呼加速提升耐風性並強化環評,環團則提出「在地共生」2訴求。 2025/07/20 10:13 能源
童子賢一口答應黃國昌當公投代表 羅廷瑋鬆口:727後不論身份願當志工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民眾黨推動重啟屏東核三廠,中選會訂於8月23日舉行公投投票,並辦5場正反方發表會或辯論會,和碩董事長、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接受民眾黨邀請擔任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透露自己親自邀請,童子賢馬上答應,力誇童是「台灣社會的共同資產」、敢講真話,非常有社會責任。行政院昨晚公布,由前發言人、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以及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擔任反方代表。 2025/07/19 12:53 政治 黨政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