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防疫柯南」羅一鈞接疾管署長 17年前台大小醫師冷靜抗疫爆紅成國民女婿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日正式交接升任署長,其專業能力強、冷靜、邏輯清晰早已倍受各界肯定,被譽為「防疫界柯南」,更在新冠疫情期間知名度大增。羅一鈞今日表示,疾管署的首要任務是對下一次的大疫做好準備、嚴陣以待,其中防疫和感控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是重中之重。 2025/09/04 15:24 生活 醫藥
人物|資歷完整石崇良升任衛福部長!邏輯好、善溝通、處事接地氣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將升任衛福部部長,因資歷完整、頭腦清晰、處事接地氣,推動政策不拖泥帶水,醫界、藥界均看好,也期待能逐一化解棘手問題,包括護理人力流失導致開不出病床、急重難罕科別醫師不足、因應國內外局勢變化加強藥品韌性、健保點值低、分級醫療等。 2025/08/27 19:17 生活 醫藥
新冠肺炎跌出去年十大死因 羅一鈞估:今年應會掉到20名外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出爐,113年新冠肺炎(COVID-19)從112年的第6名掉到第14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統計至6月2日,今年新冠死亡人數81人,較去年同期逾1000例大幅下降,「今年大概不會到1000例,以持續下降趨勢,今年應該會掉到20名之外」。 2025/06/16 10:44 生活 醫藥
新冠特效藥公費年齡不下修 疾管署:疫苗更能預防重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有專家指出因50-64歲新冠重症病例數仍高,新冠高風險族群用藥條件建議下修至50歲,疾管署今日(6/13)回應,統計今年截至6月9日本土新冠併發重症病例,50-64歲共105例,其中近九成(87%)具慢性病史,原本就屬於公費新冠抗病毒藥物的適用對象,國內抗病毒藥物的涵蓋對象範圍足夠。 2025/06/13 15:16 生活 醫藥
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常人4~17倍 專家:新冠確診「要篩不要猜」!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確診「要篩不要猜」!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免疫力低下,較易有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研究顯示,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恐是一般人的4至17倍,多個相關團體聯合呼籲高風險族群,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篩檢並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2025/06/05 17:10 生活 醫藥
診所喊缺醫用快篩!基層醫籲非常時期 優先給高風險族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快速上升,快篩試劑廠商雖已增加產量,仍尚未完全滿足市場需求,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今日(5/31)呼籲,低風險族群暫時買不到家用快篩,就別直衝診所要求快篩,應把快篩優先用於高風險族群,他們篩出陽性才能儘速使用抗病毒藥,低風險族群即使快篩陽性,也只能症狀治療,與感冒治療方式無異。 2025/05/31 16:30 生活 醫藥
新冠升溫!高市145家醫療院所可醫用快篩 公費抗病毒藥物量能充足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天提醒,民眾如有接觸風險並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味覺嗅覺喪失等COVID-19症狀,可至高市145家醫療院所就醫以新冠「醫用快篩」輔助診斷。 2025/05/30 16:51 社會 地方大小事
疾管署駁「新冠重症灌水說」 輕症也可使用抗病毒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昨日在國民黨記者會指稱,新冠輕症非法定傳染病,醫師為了能讓病人使用抗病毒藥物,有時會灌水把輕症病歷變成重症來通報。疾病管制署今日(5/30)澄清只要醫師評估有需要即可開立抗病毒藥物,無須等到重症,「重症、死亡是灌過水的數字」更是無稽之談。 2025/05/30 16:09 生活 醫藥
新冠疫情升溫!全國併發重症達400例 端午連假出遊必做「這件事」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快速上升期,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資料,全國第21週(5/18-5/24)新冠門急診就診計4萬1402人次,高於前一週,且高於去年同期2萬3555人次;今年1月1日至5月25日全國新冠併發重症共計400例,其中台中市就有71例,因此台中市衛生局呼籲,端午連續假即將至,民眾往來聚會頻繁,進入醫療院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到人潮聚集室內場所,務必戴上口罩以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2025/05/29 18:36 生活 醫藥
基層喊缺新冠抗病毒藥!疾管署澄清 公開4款特效藥存量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有藥師抱怨中央回收今年5月屆效期的新冠抗病毒藥物,卻遲未配發足量的新效期抗病毒藥物,導致民眾有處方箋卻領不到藥。疾管署今日(5/29)澄清「基層缺藥」非事實,包括倍拉維、莫納皮拉韋、舒冠效和瑞德西韋都存量充裕。 2025/05/29 15:06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