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不忌口!營養師教「金字塔減脂法」 瘦不了跟「順序做錯」超有關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接連幾個連假,放飛的嘴卻緊了褲頭,時序又進入秋冬之際,欲享受美食又要兼顧身材,營養師高敏敏提出「金字塔減脂法」,掌握飲食「熱量赤字」的減脂根本法則,燃燒體脂肪再進行後續肌力訓練,營養攝取等,點出減脂常失敗主因,「其實跟『順序做錯』超有關!」 2025/10/12 18:58 生活
被「媽媽餵」配方奶之亂點名 美強生:不排除提告!亞培也反擊了 【記者於維奕、盧麗蓮/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近日在網路社群釋出一支鼓勵親餵母乳影片,卻稱「配方奶」有一半以上為糖份,等於兩大瓶可樂,引爆親子社群全網怒火,不只遭婦產科醫師駁斥,連食藥署都秀數據打臉。昨晚「媽媽餵」發布聲明道歉,強調「用詞不精確」,影片中的「配方奶」是指一歲以上成長奶粉,不是一歲以下的嬰兒奶粉,並引述兩大廠牌的奶粉為例。不過此舉讓奶粉廠商反擊,今天發出聲明「不排除提告!」面對外界怒火,媽媽餵今天發布官方聲明再度道歉。 2025/08/29 17:31 生活
市售5款配方奶vs.母乳含糖量 小兒醫連說2次「不合理」 【記者盧麗蓮、陳亮諭/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一支影片引爆怒火!聲稱寶寶每天喝的奶粉含糖量高「等於2大瓶可樂」,又指奶粉甜度如「珍奶」,呼籲媽媽餵母奶。兒科醫師陳昱潔列出5款知名品牌配方奶,比較母乳含糖量,發現配方奶並未超出母乳含糖量的範圍值,她連說2次「不合理」,不能用大人飲食的思維去看小嬰兒,也不適合以含糖量來評論母奶及配方奶差別。 2025/08/28 10:18 生活
配方奶被傳「含糖量高=喝可樂」 醫師打臉胡說八道!媽媽餵5點回應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一支影片引爭議!影片中聲稱寶寶每天喝的奶粉含糖量高,「有一半以上,它全部都是糖,等於兩大瓶可樂」,又指奶粉甜度如「珍奶」,呼籲媽媽讓寶寶喝母奶。奶粉含糖量高的說法,醫師蘇怡寧打臉「明明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跟母乳差不多,為什麼要這樣胡說八道呢?」許多媽媽們也怒轟該說法製造恐慌,網紅陳彥婷也斥,「這什麼比喻啊?給喝配方奶的寶寶貼標籤、情緒勒索沒有餵母奶的媽媽!」對此,媽媽餵今天發出5點回應,表示國內外育嬰的新研究、新發現都是社群素材靈感來源,但不代表這些是沒有依據的一派胡言或異想天開。 2025/08/27 16:08 生活
糖友別怕吃水果!日吃2份取代部分澱粉 降4成糖尿病風險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糖尿病患者常擔心水果太甜影響血糖而不吃,其實研究發現,每天攝取兩份水果(約200克),糖尿病發生風險可降低36%,台大醫師建議,選擇低GI、高營養密度及高膳食纖維的水果來取代部分澱粉,從早餐開始及餐前吃更好。高膳食纖維和低GI水果反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2025/08/20 17:48 生活 醫藥
彩虹蔬果成減重神隊友!紅色助燃脂 紫藍色抗氧化保護肌肉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減重時常說要多吃蔬菜水果,它們不是配角而是神隊友,可讓減重事半功倍。台大醫院營養師葉宜玲指出,紅色蔬果有助燃燒脂肪,黃橙色有助提升代謝,綠色有助燃燒脂肪更順暢,紫藍色有助抗氧化和保護肌肉,另外,有氧運動、重量運動、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各有不同最佳搭配蔬果,吃對能讓運動表現更好。 2025/07/25 14:19 生活 醫藥
總想吃雞排、洋芋片恐「過勞警訊」 缺鉻讓人嗜甜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總忍不住想來份雞排、洋芋片等高熱量食物,可能不只是嘴饞,而是身體發出「過勞警訊」!家醫科醫師解釋,長期壓力會導致皮質醇過量分泌,生理反應傾向攝取高熱量鹹食,缺乏調節胰島素的鉻元素則會讓人想吃甜食,缺鎂與維生素B群可能對巧克力或含咖啡因食物強烈渴望,缺鐵使人不自覺愛嚼冰塊。 2025/04/19 10:07 生活 醫藥
清明養生首重去濕!中醫師推3食材 少喝冰涼含糖飲、糯米類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清明時節早晚溫差大、濕度高,不少人出現過敏性鼻炎、濕疹、蕁麻疹、四肢關節痠痛、精神疲倦,中醫師建議,少吃容易引起發炎的食物,如油炸類、辣椒、重口味調味料、加工食品,同時增強脾胃去除濕氣能力,可食用四神湯、薏仁、紅豆等,冰涼含糖飲料和糯米類易阻礙脾胃化濕。 2025/04/04 14:40 生活 醫藥
採糞解碼過敏氣喘風險!孩子免驚抽血 林口長庚獲創新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學齡前兒童氣喘盛行率高達10%,約12萬名小朋友飽受困擾,但現行侵入性血液過敏指數檢查存在著準確性不足和小朋友難配合抽血問題,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創新利用核磁共振儀代謝光譜技術,採集糞便即能分析過敏氣喘風險,靈敏度高達91%且減輕孩子的不適與壓力。 2025/02/11 11:44 生活 醫藥
滿30歲即享免費健檢!320萬人受惠 投手陳冠宇曝今年期許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疾病就佔六成(58.4%),三高相關疾病的健保醫療支出高達1,676億元,因此,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自2025年1月1日起再升級,將篩檢年齡下調至30歲,30至39歲民眾每5年可接受一次免費健康檢查,預計惠及320萬人,盼早期發現三高風險,及早介入改善。 2025/01/14 12:12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