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4月大火獲賠241萬 設紅外線監測生態!完全復原要1年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4月14日上午發生火燒山意外,估燃燒面積約4.5公頃,完全復原約需1年,火調結果確認是國網中心的設備導致。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空勤總隊向國網中心求償241萬餘元,費用已在10月1日入帳;陽管處與監測廠商將進行為期1年的監測,並著手架設紅外線儀器監測生態。 2025/10/19 16:03 生活
馬太鞍溪堰塞湖!明年4月疏濬600萬立方米砂石 3方案同步挺進崩塌處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9/23下午2時50分溢流潰壩,大量淤泥重創花蓮光復鄉,中央前進協調所今(10/19)表示,每日疏濬3萬立方公尺砂石量,累計55萬立方公尺,預估明年4月到500至600萬立方公尺的量,另外,林保署評估林道開闢施工便道進入崩塌範圍,有三個選擇方案,會同步並進,今天也在上游投了與日方合作的水位計,每10分鐘就會有水位變化的嚴密監測。 2025/10/19 12:10 生活
堰塞湖壩頂最新畫面!黑鷹隊員空勘陷爛泥 改空投衛星浮標探測水位 【記者陳力維、劉沛妘/綜合報導】馬太鞍堰塞湖是否會再釀災仍是各界關注焦點。空勤總隊2日上午應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保署)緊急申請,出動黑鷹直升機(NA-113)前往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執行緊急減災工程可行性評估、投放衛星浮標及降落可行性評估等多項任務,目前馬太鞍堰塞湖水位雖持續下降,但整體評估後仍維持紅色警戒。 林業保育署申請空勤總隊直升機飛抵湖區安裝3個「小型水位觀測浮標」,原計畫是協調2名特搜人員,從機上垂降至壩頂探測地表狀況及協助安裝浮標,但特搜人員落地後,足隨即陷入泥土10餘公分,地表呈現軟爛狀,極為泥濘且鬆軟,行走困難,直升機確實無法降落,於是改空投浮標。 2025/10/03 12:25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南橫霧鹿段崩塌4.2公頃!居民憂下一個堰塞湖 高空畫面曝「壅高迴水」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南橫公路霧鹿區域新武呂溪河段,疑似因河岸上方崩塌面積約 4.2 公頃造成阻斷,民眾擔心將出現下一個堰塞湖。對此,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表示,初步結果顯示,該處雖有局部因土石堆積壅高與迴水現象,但河道並未阻斷,亦未形成堰塞湖。 2025/10/02 10:5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減至6.4% 林保署:壩體、水流無異狀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9/23下午2時50分溢流潰壩,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10/1)最新統計,截至上午10時,18死6失聯136傷,林保署說明,目前堰塞湖現況,蓄水量持續減少,減少至滿水位的6.4%,今早完成無人機壩體觀測,初判壩體跟水流沒有異狀,但考量下游土砂淤積嚴重,因此維持紅色警戒。 2025/10/01 10:49 生活
南橫坍方霧鹿、利稻「路電網全斷」!靠直升機送病患洗腎 台東2村明停班課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受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所帶來的豪大雨影響,不僅造成花蓮縣馬太鞍堰塞湖壩頂溢堤釀災,台20線南橫公路189K路基流失崩塌,道路中斷無法通行,台東縣海端鄉「霧鹿村」及「利稻村」自23日起處於斷路、斷電、斷網,村內有3名洗腎患者急需就醫,空勤總隊派直升機後送,縣府宣布海端鄉「霧鹿村」及「利稻村」明天停止上班、停止上課。另外,花蓮光復鄉災後須重建,明天也停班停課。 2025/09/25 20:5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水還沒流完!馬太鞍堰塞湖1/4水體未流出 為何不炸湖、抽水原因曝光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天溢流,兇猛水勢不但直接沖斷馬太鞍溪橋,大水並沖進鄰近鄉鎮致災,光復鄉水淹近1層樓高,截至今天上午6時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統計已有14人死亡、18人受傷。雖然目前大水已退,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堰塞湖的水還沒流完,還有1/4水體尚未流出! 2025/09/24 10:31 社會
直擊核災演習5|核三廠方圓16公里輻射偵測 出動履帶無人車查擴散 【記者王良博、林林/屏東報導】今年核安第31號演習近日在核三廠及附近地區舉行實兵演練,過程中演練陸海空域環境輻射監測,陸域部分有履帶式的無人車,搭載輻射偵測器,可用於高輻射污染區偵測,空域監測則有無人機裝設輕量化偵測系統,能觀察輻射擴散的趨勢,也可以用於復原期判定除污成效。 2025/09/19 07:30 能源
圖輯|最近核三廠的日子! 恆春核災演練陸海空全紀錄 【記者林林/屏東報導】今年核安第31號演習,近日在核三廠及附近地區舉行實兵演練,演習內容包含核三廠用過燃料池補水、居民疏散作業,以及海陸空域的輻射偵測等。《知新聞》記者在現場直擊演習內容,以照片帶領讀者一窺演練情況。 2025/09/19 07:28 能源
百岳三輪又怎樣?南三段颱風山難8歲童倖存 山友轟2大人缺德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上周六(8月16日),南投縣信義鄉可樂可樂安山發生一起山難。兩名資深登山客,70歲的陳姓男子與63歲的詹姓女子,在攀登高難度的「南三段」路線時,疑因遭遇颱風惡劣天候失溫而失去意識,同行隊伍中唯一倖存是陳男的8歲外孫。不幸罹難的兩人登山經驗相當豐富,陳男是登山近300百岳的資深嚮導,詹姓女子也擁有200岳經歷,還是桃園市特搜大隊義消成員,曾多次參與山難救援工作。但對於這樁事故,有山友痛批罹難的2人「缺德、可惡」! 2025/08/18 14:34 社會 地方大小事